首 页 《读者》航空版 关于《读者》 订购《读者》 早期文章 在线投稿 来稿选登 广告刊登
论  坛 时代快讯 出版消息 文化动态 健康生活 音  乐 中文教育 读者心声
看 世 界 艺术欣赏 茶  学 饮食文化 关  注 名言警句 幽  默 范子登专栏
日行一善
真善美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
“朦胧诗”为何感觉奇特
来源:    时间:2008/9/9    阅读:1048次
    主持人:百科小子

  提问者:胡新尘(上海桃浦二村)

  解答者:陈占彪(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

  

  问:现在写诗看诗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掀起过一段热捧“朦胧诗”的浪潮。在我印象中,朦胧诗好像感觉有点奇特。请问,原因何在?

  

  答:1978年12月23日,一份非正式的民间文学刊物《今天》在北京创刊。虽不是专门的诗刊,但它却刊登了许多重要“朦胧诗”作者的经典作品。如果说《今天》的诗作还只是诗人们私底下浅唱低吟、惺惺相惜的话,那么中国作协主办的《诗刊》陆续刊登北岛、舒婷等的诗作,则将朦胧诗呈现给全国读者。

  朦胧诗的特征,可以用幽晦的情绪、奇警的语词、毫无章法的结构来描述。因此,当它突然从“地下”浮出“水面”后,一下子置身于那些有着高昂情绪、通俗语词和起承转合结构的传统诗作之中,确实给习惯了传统文章样式的公众以奇特而新颖的感觉。

  朦胧诗的“奇特”,体现在对复苏个人情感和体验的歌颂。朦胧诗表现的情感,不再是简单甚至表态式的欢呼或批判,而多为个人的真切感受。实际上,当个人在社会、国家中地位提高,权利逐步得以恢复时,“在诗歌中所谓个人的感情、个人的悲欢、个人的心灵世界便自然地提高其存在的价值”。朦胧诗最不可磨灭的意义,就在于它呼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让人性重新回到艺术中来。

  朦胧诗的“奇特”,还体现为与传统诗作通俗直白形式不同的晦涩表达形式。不少读者对“朦胧诗”的印象是晦涩、怪僻、玄虚,读起来有点费解、别扭,“仿佛是作者先用外文写出来,然后再把它译成汉语似的”。

  这种感觉其实是正常的,朦胧诗确实受到了海外现代诗风的影响。对此,北岛的解释是,“今天,当人们重新抬起眼睛的时候,不再仅仅用一种纵的眼光停留在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上,而开始用一种横的眼光来环视周围的地平线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朦胧诗的出现和革新,体现了特定时期国人在“面向世界”中开放视野的集体追求。(解放日报2008-09-08)


相关文章:
   一个诗人的哲学意见
   《人民文学》9月号再次推出长篇小说
   中华文字史可前推二千年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操刀编剧
   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昨日开幕
   沙叶新:希望散布一些思想

更多评论
昵称: 邮箱: 验证:
主题:
内容:

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
但只有若干个一滴水,
才能汇成一股涓涓细流,
给干渴的人送去一丝湿润;

一根纱虽然微不足道,
但只有若干个一根纱,
才能织成一片布,
给身处寒冷的人送去一份温暖;

一粒米虽然微不足道,
但只有若干个一粒米,
才能煮成一碗薄粥,
给饱受饥饿的人增加一些能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新方舟简介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05140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