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体现博大 历史展现传承
北京残奥会期间,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的30个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遗产的“祥云小屋”,继续为全世界讲述着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中国故事”。9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主讲人于丹来到祥云小屋,为在场的观众讲述她心中的“中国故事”。
于丹对浙江、内蒙古和云南三个小
屋情有独钟,“我对这30个祥云小屋都有感情。我们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生活方式的差别如此之大,所以要让我讲述这些优美的故事,我就一定要选文化及生活习惯反差大的几个。”
于丹说,提起浙江,大家会想到小桥流水和那如水墨画一样精致的生活;而内蒙古的大草原不仅代表了广阔的空间,还代表着在蓝天和青草之间,所有的梦想都可以自由驰骋;选择云南则是因为云南更像是一个传奇,“当我听见马帮的铃声,就会想起这个地方流传的种种神话、令人向往的阿诗玛和一片片美丽的山花。”
对这三个地方,于丹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去三个地方去找茶,我要把内蒙的奶茶、浙江的绿茶、云南的普洱一起带来。”
于丹说,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她用一个例子证明这一点:“浙江龙井,刚采下来鲜嫩鲜嫩的、碧绿碧绿的,江南水乡那种清新、隽秀让你的心无法不宁静,而我在内蒙古喜欢喝的是奶茶,如果说江南是一种清新,内蒙古则是一种浓郁,而普洱茶让我觉得在一个有神话的地方连茶香都酝酿着传奇。”
“江浙的温婉、内蒙古的辽阔和云南的神奇,这样三个反差极大的地方,反应了中国的地大物博和文化的博大精深。”于丹说。“当一个国家的过去成为一段历史,那么每个人也成为这段历史当中的情节。”这句话是于丹对《中国故事》展示活动的题记,当你走进一个个“祥云小屋”,那种浓郁的历史感也扑面而来。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镶嵌在历史之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历史正在从自己的生命中流淌而过。”在于丹看来,历史不是一块化石,也不是一个遥远的静默的故事,“每一段历史都跟我们有一种碰撞,打开‘中国故事’就走进了有故事的中国。”
对中国历史的感性“触摸”和感悟,正是《中国故事》要表达的内容。于丹告诉记者,她第一次走进的“祥云小屋”是北京小屋,在那里,她第一次亲手抖起空竹;在内蒙古小屋,她用行动检验自己能把桦树皮撕得多薄;在浙江小屋,她拿起织布机的梭子看了很久;在云南小屋,她亲自把东巴文字临摹到纸上。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留下的独特信物,历史不是玻璃罩子下的展品,而是可以触摸到的,是文化的传承。”当被问到看《中国故事》与参观博物馆的不同时,于丹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