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决定,6月30日10时,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题栏目等相关网络媒体,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播放预防地震、溺水、交通事故和拥挤踩踏的专题安全教育节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要按时组织学生认真收看,并结合实际组织师生开展一次针对地震或洪涝灾害的紧急疏散演练活动。
这是汶川大地震后教育部门将进一步重视学生安全教育的一次宣示。谁都知道,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不存在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
从根本上说,牢固的校舍、安全的场所是师生生命的可靠保障,即使是平时训练有素、且在本次地震中迅速疏散师生的“史上最牛校长”叶志平所在的安县桑枣中学,其无一人伤亡的奇迹,到底还应归功于校舍的安全。因此,不追求奢华,但足够安全、牢固的校舍,尽可能抵卸地震、火灾、洪水、暴风雨、泥石流等的冲击,即使无力抵抗也要尽量让它们倒塌得慢一些,为师生逃生争取时间,始终应是教育部门和社会的首要追求。
但除此硬件之外,软件的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而且往往成为灾难来临时人们争取逃生机会的有力武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孩子们从3岁进公立幼儿园开始,就时常接受交通安全教育,老师们跟他们讲如何过马路,“停”-“听”-“看”然后“抬脚”过马路,当然还告诉他们必须有大人带领。学校让孩子们一起画“斑马线”,然后就“玩”如何过马路的游戏。还有每个学期都会有“火警”等演习。
安全教育不仅仅是观念和知识的灌输,更需要行动,需要平时持之以恒的训练。这样的行动,可以由孩子们自我组织、自我指挥,成为趣味教育的一部分。同时,这样从小培养的行动能力,未尝不是未来领袖能力的初级萌芽。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应该是培养行动能力的地方。
安全教育还要贯穿于平时,贯穿于生活的一切环节中。火、电、煤气,等等日常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东西,都应该让孩子们有所了解和接触。我们应该走出将安全教育等同于“禁止”的误区,只要适合孩子年龄的,都应该让他们在大人监护下大胆去尝试。否则,“禁”字当头,反而有可能将孩子们的逃生本能也扼杀于摇篮中。从这个意义上,安全教育的要义也是要突出“行动”二字。
安全教育的渠道和对象也应该拓宽些,不仅仅在学校和家庭,也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电影、游戏等形式;不仅仅针对学生,也针对成人尤其是新进入城市的人。等等。以前,人们看电影之前一般都要放一段免费的科教片,如今这样的传统已销声匿迹。简单的回归当然不可能,借鉴是否可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