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读者》航空版 关于《读者》 订购《读者》 早期文章 在线投稿 来稿选登 广告刊登
论  坛 时代快讯 出版消息 文化动态 健康生活 音  乐 中文教育 读者心声
看 世 界 艺术欣赏 茶  学 饮食文化 关  注 名言警句 幽  默 范子登专栏
原创作品
推荐精品
与海外有关的稿件
专  栏
棱 婴
驿路梅花
黑夜精灵
当前位置:首页中文教育动  态
何以有这么多的考试腐败发生?
来源:千龙网    时间:2008/7/3    阅读:784次
甘肃天水替考案的还在追查之中,警方赴山东取证阻力重重;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辽宁鞍山又爆出中考漏题事件,辽宁省鞍山市政府1日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这个市近日成功处置城区中考漏题事件,保证所有考生平稳、公正完成考试,漏题案件调查也有了重大进展。(《兰州晨报》7月2日)

  另有消息称,北京中考作文题疑又发生泄漏事件,考试院已向警方报案(《京华时报》)。一出又一出的泄题和替考,想来决不是偶然发生的,或者说偶然中一定有其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在笔者看来就是考试制度的监管乏力,利益纠结复杂,而且追根溯源,对于考题这样高度机密的资源,如果没有掌握资源的权力者的参与,和利益介入,断断是很难发生考试腐败的问题的。

  实质上,腐败往往跟权力有着最直接的亲缘关系,权力一旦失控,腐败必定接踵而至,如果再加上钱势的掺杂,那么利益格局就会越发复杂,种种权力潜规则就有了巨大的滋生温床,狼狈为奸,无孔不入,只手遮天,恣意妄为也就在所难免了,这几乎成为社会发展规律的不二法门。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试腐败理应不是手中无权无钱者所能运筹的。因为考试一般是各阶层向上流动的主要乃至唯一的晋升阶梯,和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所以这里面包藏着非常的利益,而考题作为这种利益的载体,也就具有稀缺资源性质,于是保证考试和机会的公平、公正、公开,则显得尤为重要了。而考试腐败就是以牺牲这种“三公”原则为代价,替考、泄题、录取等便成为某些人谋取利益的交换工具,而且这种交换与其他的腐败形式相比更加可怕,对社会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也更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人才培养。

  就辽宁鞍山中考泄题事件本身而言,依目前语焉不详的、有限的新闻报道内容,尚难理清这一利益链条上,是否有考试部门的官员参与其中,但若按事件发展的过程,泄露出来的试卷是手抄的,则很有可能是从试卷原本里盗取或转出的,而掌握和监管试卷原本的人和部门,无论如何都难逃干系。

  而甘肃天水替考案中,正如此前有评论指出,如此大规模、有组织的“移民+替考”行为,绝不是个别人或者多人“各自为政”能够办到的。同样,能参与其中的被替考者也绝非一般人,这些孩子最基本的条件是家中要么有权,有么有钱,要么二者皆有,第一个被发现的被替考者“燕涛”跟刚被免职的阳谷县农业局局长燕兆启的儿子同名且出生年月一样的事实也许能说明这一点。现在警方取证阻力重重,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这背后的利益关系是何等层层叠叠、盘根错节,或许最后的结果是找到替罪羊,然后平息民愤,草草收场,但种种迹象却又在暗示着我们,这当中很有可能深藏着权力更大的利益相关者。由此可见,“考试腐败”已经发展到了何其猖獗的地步。

  现在,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舆论的进一步施压,以及有关部门的决心和毅力,敢于撕破重重权钱黑幕,斩断深层利益链,一查到底了。

  而就杜绝考试腐败现象而论,一方面加大腐败成本和代价,不放过对任何贪腐者的严厉惩治;另一方面,则着眼于预防,提高招生考试的透明度,加强考试制度的内外监管。不为考试腐败提供任何可能的条件。(叶扩)


相关文章:
   大学期末考试用人单位监考 学生称像特殊面试
   四川灾区作文题考"最想说的" 专家称很"人性化"
   用法律保护“知识改变命运”的常识
   2008年第2号留学预警发布 留学专家提醒安全第一
   四川近10万延期高考生今日开考
   深圳400-489分考生今起网报志愿

更多评论
昵称: 邮箱: 验证:
主题:
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新方舟简介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05140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