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玲
由于随时需要照顾亲人,他们的身体被束缚了,行动被限制了。可是我知道,他们是自由的。
西方人崇尚自由,西方文化中有许多关于自由的论述。然而面对各种各样的自由理论,我却对什么是自由、如何才能实现人生的自由,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儒家文化很少专门论述自由,但是从我家的两位老人身上,我分明读懂了儒家文化中隐含的自由。
我小时候生长在农村,伯父独身一人,与我们生活在一起。后来,我们随父亲迁入城里生活,伯父一人留在了农村老家。那时伯父身体还很健壮,农活、家务样样能干。父亲每年回家数次,买很多吃的用的探望伯父。十多年前,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伯父患了重病,父亲把他接到城里的大医院看病,生活上精心照顾。为了让伯父得到更好的治疗和生活得更舒适,父亲提议让伯父留在城里与我们一起生活。但是习惯了农村生活的伯父坚决不同意,执意要回农村老家。于是父亲只身一人陪伯父回到农村,照顾伯父直至他安然离世。
现在回想起来,已是多年没在农村生活的父亲,当时承受了多大的辛苦啊!
他要独自一人承担伯父的病痛给他带来的精神煎熬,又要克服生活上的种种不便,况且那时他自己也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公公有与我父亲相似的经历。老公也有一位伯父,独身一人且身体残疾,生活上需要人照顾。一开始,已在县城定居的公公,每半个月回农村老家一趟,与他人轮流照顾伯父的生活。一年前,由于种种原因,照顾伯父的任务落在公公一人身上。已经年近七十的公公,毅然独自一人从县城搬回农村老家居住,照顾年近八十的伯父的生活。
我的父亲和公公都是很普通很平凡的人,但他们是我最敬重的人。面对相似的情况,他们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我常常想,是什么促使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呢?没有人要求他们这样做,也没有人规定他们非这样做不可,而且在别人看来,他们这样做要失掉许多自由:由于随时需要照顾亲人,他们的身体被束缚了,行动被限制了。可是我知道,他们是自由的。
孟子说:由仁义行,非行仁义。在孟子看来,从本性中具有的仁义之心出发的行为,是自觉自主的行为,因而是合乎道德的;如果行为的出发点是社会规定的仁与义,即使这种行为是好的,但由于缺乏道德的内在自觉性,这种行为也不能算是道德。由仁义行,是从本心出发而行动,由我做主,因而是自由的;行仁义,是依从社会的规定而行动,不由自己的内心做主,因而是不自由的。
我的父亲和公公之所以做出同样的选择,是因为他们认为非那样做不可,而不是考虑外在的规定或别人的评价。他们完全是从善良的本性出发,根据内心的道德原则去行动,因而他们的心灵是自由的。
李然摘自 2012年04月16日《齐鲁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