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后多年的女性看来,男人所能提供的安全感恐怕还不如一套房子,我想这就是杨氏屡次催白居易买房的真正原因。
白居易写过一首《卜居》:
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居,未如硕鼠解藏身。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我在长安做官二十年,一直没有发财,连一套房子都没有买上,以至于羡慕起蜗牛和老鼠来了,因为蜗牛可以背着自己的房子,而老鼠则有老鼠洞可以安家。
白居易说自己做官二十年都没有买上房,可不是夸大的说法。他是二十九岁考中的进士,三十二岁参加的工作,到了五十岁那年,才在长安买房。如果从考中进士算起,他“游宦京都”的时间不止“二十春”,至少“二十一春”。如果从参加工作开始算起,等于是“游宦京都十八春”。
游宦京都十八春,贫中无处可安贫,堂堂大诗人不可能露宿街头,这十八年当中,白居易怎么给自己解决居住问题的呢?主要靠租房。
三十二岁,刚做“校书郎”的时候,白居易还没有结婚,孤身一人,光杆儿司令,在长安城东城根儿一个叫“常乐里”的小区,租住已故宰相关播家的住宅。关播家房子很多,院子很大,白居易只租了一个“东亭”,相当于现在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在公寓里面租一个小单间。
三十六岁,白居易升任左拾遗兼翰林学士,薪水大涨,结了婚,带着爱人继续租房。那时候,他在“常乐里”租房,他的铁哥们儿元稹在“靖安里”租房,另一个大诗人李绅,就是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那位,在“新昌里”租房。仨小区离得很近,他们下了班经常聚在一块儿喝酒。
再后来,白居易有了孩子(是个女儿,名叫金銮子),“常乐里”的房子有些不够住了,白居易开始换房,在长安城另一个小区“昭国里”租了一所大房子。这时他已经升到了“京兆府户曹参军”的位置,主管首都财政,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财政局局长。
像白居易这个级别的高干,之所以不在首都买房,不是买不起,而是不愿买。白居易做财政局局长时,“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月薪高达四五万文。当时长安房价虽高,花上百万铜钱仍能买一中等住宅,白居易不贪不占,攒上两年工资就能轻松实现置业梦了。问题是他根本就没有置业梦。
有置业梦的是白居易的爱人。白夫人姓杨,是白居易好朋友杨汝士的妹妹,她嫁给白居易时,老白已经三十五岁,标准大龄青年,当时她提议买房,老白写诗给她:“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欢欣。”(白居易《赠内》)意思是我们刚结婚,还没什么积蓄呢,希望你能高高兴兴跟我过一段穷日子,别提房子的事儿。
后来他们有了女儿,杨氏夫人故事重提,白居易说:“唯有衣与食,此事粗关心。苟免饥寒外,余物尽浮云。”只要吃的是自己的食物,穿的是自己的衣服,生活不就很安逸了吗?干吗非要住自己的房子呢?
再后来白居易去重庆做市长(忠州刺史),夫人下了最后通牒:必须买房。白居易嘴上说着“何须广居处,不用多积蓄”,心里还是怕媳妇闹意见,于是去长安“新昌里”买了一所二手房。
您千万别说白居易安贫乐道,他过日子奢侈着呢(刚上班就买了一匹骏马,还雇了两个保姆,有了女儿之后,还跟元稹他们夜夜笙歌),他的生活态度其实代表大多数男人——追求自由和刺激的潇洒生活,宁可花钱买豪车,不愿花钱买新房。白居易的爱人则能代表大多数女性,女性表面上比男人还爱浪漫,骨子里对安全感和私密生活的需求超过一切,而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正是安全和私密的保障。很多自信的男人认为自己才是妻子的保障,而在婚后多年的女性看来,男人所能提供的安全感恐怕还不如一套房子,我想这就是杨氏屡次催白居易买房的真正原因。
因为买房,白居易跟杨氏闹过别扭,每次闹别扭,他都会觉得妻子太俗,进而怀念早年的女朋友湘灵姑娘:“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他不知道,即使他跟湘灵结婚,湘灵也会跟杨氏一样,催他买房。
(附注:白居易在长安买房之前,曾在陕西渭南农村买房置地,为的是安置远道而来的母亲和弟弟。有很长一段时间,白母在渭南务农,白居易在长安租房,每逢节假日,他都骑着马回渭南小住。)
( 李然 摘自2012年11月06日《齐鲁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