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若曦
其实,匀速是一件看似慵懒简单,实际上却需要强大的意念和智慧才能完成的事情。
相信所有经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都曾遇到这样一个左右为难的处境:远远看到一辆你需乘坐的车子开来,而你与公交车站之间尚有一段距离。此刻,若用数学逻辑分析,这种处境其实只有两种行为选择:追或者不追;结果也只有两种:追得上或追不上。相信任何一位小学生都能得出这种处境的四种结局:追了,追上了;追了,没追上;没追,赶上了;没追,没追上。然而,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框架下,却可以有若干种结合心理因素的延伸。有的人一开始选择去追,却在半路失去信心放弃追逐,从而错过本应该追上的车;有的人选择追逐一辆连博尔特也追不上的车,从此信心受挫再不追逐;有的人本来不打算追,中途却发现车速比自己想象的要慢,然后开始中途加速;有的人飞速奔跑,比公交车还要早就赶到了车站,气喘吁吁地等着车子到来……如此云云,不多赘述。
在这个问题上,我曾经遇见过一位“天神级”的人物。有天我乘双层巴士坐在上层的靠窗位置,在距离某车站还有两百多米的地方,不经意间注意到一位背包的人,他的行走步伐既不缓慢也不匆匆,却很坚实笃定,当时我的脑海中便出现了一个词——“匀速”。我以为他是位职业背包徒步者,便不再注意他。红灯、绿灯、到站、停车、上客,不知道过了几分钟,当我再次望向窗外的时候,那个背包的年轻人依然在“匀速”接近车站,就当车站里的最后一位乘客步入车内时,背包人不紧不慢地正好赶到,坐上了车。我无法确定,他是否真的能准确结合红绿灯情况和到车站的距离以及等车的乘客数量来估测车速及步速,但他却实实在在地把“匀速”一词刻在了我的意识中,并给予我一些更宽泛的启发。
相信大多拥有人生理想的人,都曾面临过这样的境遇:一个机会在你面前出现了,但你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其实,若把生命的巅峰比喻成一个坐落在远方的车站,“人生难题”和“公交车难题”真的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只有两种选择,其衍生出的种种错综纠结的矛盾也如上所述。我们注意到,就像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匀速地赶公交车一样,许多人的人生都不是匀速的:用童年天真交换繁重课业,用青春年华交换超额工作,用家庭的完整交换财富地位,最后,再来个急刹车,倾其一切试图换回健康和生命。匆匆的人生(包括现实意义和文学意义)似乎注定要带有“跌宕起伏”的悲壮意味,但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别有洞天的另一种可能:匀速的人生。其实,匀速是一件看似慵懒简单,实际上却需要强大的意念和智慧才能完成的事情:始终注视着远方的车站,一直自信而坚定地接近它,不给自己任何借口让脚步停下来。
当然,人生毕竟不似赶车那么简单,“匀速”的内涵也还可以大很多。在当今社会,“成功”二字基本等同于社会地位加财富积累,但此定义却忽略了人性的满足和内心的幸福。联合国近期认可的一份“全球幸福指数排行榜”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这份报告里,中国人的幸福指数仅位于第112名,竟在索马里之后。对,没错,就是那个战乱不断、海盗盛行,人均GDP刚及中国九分之一的索马里。在这份报告里,幸福的定义逾越了单一的物质生活,而是包括健康、时间、环境和文化多样性等指标。尽管我并不认可这份报告的绝对权威性,但它却足以给国人一些有益的警醒。既然在追赶生命列车的过程中,精神和身体的健康、与家人共处的温馨、追求梦想的情致和人文关怀的满足都是沿途必不可少的风景,那么匀速的人生就应当拥有均匀的幸福,关注分分秒秒的当下,最终抵达生命的巅峰。
摘自2012年11月12日《齐鲁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