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投稿 |
来源:wandefu888@163.com
时间:2006/12/7
阅读:4216次
|
|
别相信一夜成名 [美] 迈克尔•诺伍德 邓 笛编译 《环球时报》 ( 2006-12-04 第14版 ) 虽然我们经常从电视上看到“一夜成名”的事迹,并为之深受鼓舞,然而,对于大多数渴望成功的人来说,一夜成功的幻想非但没有帮助,相反却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在我发表了第一本书后,我对此有着切身感受。 这本书的书名是《心灵富有者的九个智慧》。像许多发表处女作的作者一样,我幻想会有数以百计的书店等着我给排成长队的读者们签名售书。可是,这样的事没有发生。
那时,我住在亚特兰大市,第一次签名售书是在龙凤书店。我心中充满期待……可是那天我除了翻看自己的书,根本无事可做,我沮丧地想自己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花费4年时间写这本书。尽管放在书店门口的广告牌制作得非常精美,但没有一个人走进我签名的房间。每过去一分钟,我心中就增添一份焦虑。难道他们不喜欢这个书名吗?不喜欢这本书的封面? 不喜欢……我的长相?
经过了90分钟的折磨后,我变得沮丧、难堪、郁闷。我想收拾起自己的书,迅速逃离这个地方,免得继续丢人现眼。想当初,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充满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4年来,我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经常梦中都在构思我的书,灵感到来时,我会掀掉被子,坐到书桌前记下它们。这4年中我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因为我相信只有这样,我的文字才会清新优雅从而打动读者。可是现在,我的书无人问津,也许我的一生只是一个大笑话。我听到墙上的钟痛苦地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再过半小时书店就要关门了,我彻底绝望,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一对中年夫妻走了过来。我努力让自己镇静,开始向他们介绍我的书。“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我的父亲,一位参加了二战的飞行员,他留给我的最大一笔财富是他面临绝症时给予我的精神财富。这本书就是试图告诉人们在遇到逆境时如何找到生命寄托。”
这对夫妻盯着我看。我感到脊梁发麻。他们的眼神中有一点我不能确定的异样。他们互相看了一眼,然后那位夫人对我说:“我们想买一本。”我兴奋得想跳起来,想握住她的手感谢她成为我的第一个读者,但是我发现这个女人还有别的话要说。“我们买它的原因,”她迟疑了一下,“是……因为两年前我的儿子自杀了。”她握住了我的手,“也许你的故事能帮助我们从痛苦中走出来。”我感觉眼前一亮。在那一刻,即使仅卖出这一本书,我觉得4年的功夫也没有白费。此后又经历了许多艰难的岁月,我的书终于引起公众注意,开始热销。
你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错觉,以为成功会随着付出接踵而来?如果这样的幻想没有实现,你是继续前进还是被破灭的幻想打倒?别让梦想毁于一夜成名的幻想。成功的过程都是一样的:挑战……障碍……前进……胜利。▲ 匆匆 张淑文 编译 《环球时报》 ( 2006-12-04 第14版 ) 有那么一个人,为自己极其守时的名声颇感自豪。每天清晨,他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严格地遵循着一套固定的时间表行事:闹钟6时30分响起,他精神抖擞地起床、刮脸、淋浴;吃完早餐,他带上公文包钻进汽车,赶到码头搭乘渡轮到中心商业区;下了渡轮,他潇洒地走进办公大楼,迈入电梯,升到17层,挂上外套,打开公文包,把文件摊到办公桌上。最后,当他坐到椅子上时,时钟正好指向8时,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永远8时整。他按照相同的程序度过了8年的时光。 可是有一天早上,他的闹钟出了毛病,没有准时叫醒他,他为此多睡了15分钟。当他醒来时,几乎要疯掉了。他匆匆忙忙地到浴室冲了一个澡,刮脸时给自己添了几道口子,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口早餐,就迫不及待地抓起公文包,跳上汽车,一路狂飙赶到了渡口。他跳下车,四下张望,谢天谢地,渡轮还在那里,而且离渡口岸边只有几英尺远。他在心里暗自给自己鼓劲,“我一定能做到!”然后,他一猫腰,沿着码头向渡轮全速冲刺,在码头的边缘,他奋力一跳,飞过水面,重重地落到了渡轮的甲板上。船长目睹了这一切,连忙跑过来,看他是否安然无恙。惊吓之余,船长感到心中不解,“我说哥们,你跳得还真不是一般远,可是你再稍等一会儿,等我们靠岸时,走上来难道不好么?”
也许是出于天性,也许是生活的压力,我们每天忙忙碌碌,行色匆匆,似乎要把每一分每一秒的利润榨干。但是,偶尔停下脚步,也许生活会变得既有效率,也更有意义。▲ 乐观与悲观(域外箴言) 董继栋 编译 《环球时报》 ( 2006-12-04 第14版 ) ■悲观的人抱怨风,乐观的人期盼风转向,现实的人调整帆。 ■爱就要冒没有回报的风险,希望就要冒失望的风险,尝试就要冒失败的风险,但之所以要冒险就是因为生命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一点风险不冒。
■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区别非常好笑,前者看到的是面包圈,后者看到的是那个窟窿。▲ |
更多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