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重本,其他的一般本科我绝对不会去读。”当查询到自己因分数原因被所填报的重点本科学校“抛弃”后,考生决定即使一般本科能被录取,也宁愿放弃,再读一年。(《重庆时报》7月15日)
假如确实考分不高,无缘大学而选择复读,当然可以理解。但“高分复读”却着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过,正所谓存在即合理,高分复读的背后恐怕并非个人选择的误区,而是不乏社会意识的偏差之处。不可否认,“清华北大”等重点本科固然是国内高校中的翘楚,其他普通高校几乎没有可能望其项背。不过,当重点大学们依靠他们的地位和身份获得了最多的投资与关注时,其产出与投入之比其实也未必理想。那些投资力度远不能及的其他院校在某些特长专业领域比重点本科棋高一招的实际并不在少数。然而尽管如此,社会上依旧对重点本科给予顶礼膜拜,凡事不论高下,似乎重点本科出面才是权威;至于学生高考,也只有考上重点本科才算优秀,才算成功,考上其他院校就不值一提。如此舆论造势,也难怪会有优秀学生及其家长们失去了报考理性,不问专业,只看校名。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高分复读的背后又何尝不是“名校崇拜症”投下的阴影呢?
除此之外,高分考生之所以会选择“复读”,显然是不满意于录取的结果,那么应该反思的当然还有为何“高分考生何以会饮恨名校”。事实上,以当前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虽然考生填报的志愿表上白纸黑字写明有报考院校的一、二、三志愿之分,每所院校中又分有专业的一、二、三志愿,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二、三志愿基本只能是做个样子,填个心理安慰,真正有用的却只有第一志愿。对于不少高校来说,是否被填报为第一志愿也几乎成了一个面子问题,如果你第一志愿不报我,那么即使你的成绩比第一志愿报我的考生高,我也宁可选劣而汰优,也“不吃剩饭”,大有招了二、三志愿就损失了气节,丢了脸面似的。而学校脸面的小问题却最终成了影响甚至耽搁考生前途的大问题。应该说,只愿录取第一志愿考生的招生录取方式,不仅剥夺了本属考生权利的选择机会,更使得高分落榜成为了存在于高招录取过程中的怪现状,这恐怕才是“高分复读”的真正病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