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而不是“逢山移山,遇水摸石”?
古时候,世上本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现在,路更多是人开出来的,最终也还是人走出来的。前人已开路,后人还要走下去,或坚持走下去的,务必要及时修路,使走下去的路越来越宽阔,越来越通畅;若老路荒芜,老路过弯,或老路走不通的,务必要择新近开路,可穿山越岭的不必愚公移山。走出新路的人,不仅要继续开路,还要及时修路。“逢山开路”内涵或在于此。
自古来,人们爬山涉水,过了一条小河又一条小河,主要靠的是摸着石头过河,当遇到大江大河大湖大海,涉水摸不着石头时,就连游泳也过不了河。后来,全人类在挑战自然中不断造出了桥,造出了船,造出了飞机……过河也就越来越容易了。现在若可以架桥或已架桥的,可以造船、买船或借船乘船包括乘坐直升飞机的,均不必再摸着石头过河。凭借人类的聪明才智,完全可利用“石头”等材料来架桥或开河底隧道,哪怕是挑战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大风大浪,在技术上都基本没有问题。这“石头”自然包括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是可以架桥。此时,不可弃石于深水而自己又摸不着。“遇水架桥”道理或不复杂。
为什么不是“逢山移山,遇水摸石”,而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多想想,自然通晓了。
那么,若非不能,就多开路架桥吧。(湘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