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杂志拥有的读者群对她至关重要。杂志办到第三年时,他们已拥有了150万本的发行量。编辑部时常收到各种各样的读者来信,表扬与批评,读者的声音虽然无外乎两种,但有一种却是可怕的,那就是时常有来信称,你们的杂志办得不如以前。这时候他们也迫切想了解一下《读者文摘》在公众读者中的真正看法。于是《读者文摘》第一届阅读奖应时而生。题目全部出自前三年的《读者文摘》所刊发的文章中。奖品是价值仅22元钱的一部《辞海》,但这对许多读者已有足够的诱惑力了。
这个纯粹是一本杂志自己发动的阅读奖,却成为当年度轰动一时的新闻。
据说,在北京形成了两个交换答题的“市场”,一个是海淀区,一个是王府井。在这些自发答题的人群中,大部分是一些大中学校的学生与一些参加自考的人。北大的一位教授给他们来信,说:“……一些学生最近常问我一些很奇怪的问题,题目很新鲜,有的具有相当的难度,我都有些回答不上来。后来才知道这些学生正在集体答你们的题……”这位教授随信答了一份,但可惜的是,他的题目并没有全部答对。
一个多月后,开始陆续收到一些读者寄回的答卷。到年底,他们共收到92046份答卷。答案全部正确的15120人。这个独一无二的奖,使他们有了另外一扇了解读者的窗户。
这次阅读奖的发起,对《读者文摘》是一次整体宣传包装。扩大了《读者文摘》的影响力。但最重要的收获是,他们真正摸准了读者的阅读倾向。
此后这个奖成为《读者文摘》的惯例奖,他们每隔三到四年就举办一次,到现在已办了六届,而奖品似乎总是离不开词典类的东西。先是《辞海》,到了最后奖励最高的一次也只是一本《简明大不列颠词典》与一套合订本。许多读者不是冲着奖品来的。这六次阅读奖至少吸引了中国大约100万读者参加,最少的一次是9万人。他们请了十几个大学生专门拆信,就用了一个多月。他们每次附一份读者调查表,许多读者可能对答题没有兴趣,而是把表寄回来。
《读者文摘》连续六次的阅读奖,成为许多读者自我进行测试与自学的一次机会。作家肖复兴认为:《读者文摘》正是依靠她的影响力,在读者中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读书运动。许多人通过活动,又重新开始了读书。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通过这个奖,《读者文摘》杂志发现了上百个自己的“铁杆”读者。那些“铁杆”读者保存着从创刊至今的全部《读者文摘》,有一位姓胡的先生甚至保存着好几个分印点的不同版本的同期杂志。胡亚权认为,应当让《读者文摘》的铁杆读者得到一种殊荣。他们最新的计划是,“寻找《读者文摘》铁杆读者”,并让公证处对这些读者进行公证。
当然他们也找到了自己与读者间沟通的最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