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三在一本杂志中是一个不太会让人记住的版位,因为它通常都与所谓的广告之类的不重要的内容相连,而对于《读者文摘》的读者来说,它却是杂志组成的一个重要标识。
在这块版面上,每期会刊发一首流行歌曲的词与曲子。一些学生会固定把封三撕下,夹在自己的某个本子里。有个学生从中学开始,把自己所能看到的每期杂志上的歌曲都收集了下来。现在他是一位普通的音乐教师,每个月,他会教给大家一首新歌,而歌曲就来源于每期的《读者文摘》。
一位音乐家写一篇中国20年间的音乐方面的论文,找资料非常困难,别人建议说你可以找《读者文摘》的合订本。他找来一看,大呼:“简直就是中国20年间一部简明音乐史嘛!”他最后写来信,建议把歌曲收集下来,出一本歌曲集。
代表一种事物的历史对于封三来说,确实有些言重了,但有一点却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这些歌曲几乎可以说是20年间所有引起过社会影响的歌曲的一个档案。
这个档案最初的起源与张明敏有关。1983年,中央电视台开办第一届春节文艺晚会。晚会轰动了整个中国,而与晚会一起轰动中国的包括张明敏的那首《我的中国心》。那是港台地区首位华人歌手在中央电视台露面。中国门户刚刚打开,任何外来的新声音都会引起强烈的认同。人们的爱国心与强国梦开始涨升。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我的中国心》,几乎感动了整个中国。当晚坐在各自家中的黑白电视前观看节目的胡亚权与郑元绪,也被感动了。两人决定把这个歌曲抄下来,发到下期杂志上。
这个无意中的感受成全了一个新的栏目。
但要找到这首歌曲的曲谱与歌词却非常难。他们连夜给相熟的朋友打电话,看有谁把这首歌录下来了。当时录像机在中国还是一个很稀有的机器,能有录音机的也很少。打了一晚上电话,才听说西北师大音乐系的一位教师录下来了。于是他们就找到他,请他记谱、记词。大年初二,他们把东西拿到后,却发现其中有一句歌词听不清(主要是梦萦两个字)。第一届春节文艺晚会没有打字幕,这就给他们带来了麻烦。郑元绪后来给中央电视台打电话,那位负责此事的导演也说不清楚。最后他们决定先按照录音发表。
1983年2月号,《我的中国心》在杂志上发表。《读者文摘》可能是在中国最早发表这首歌曲的杂志。出刊后,许多报刊纷纷转载,还有的读者专门为了这首歌来买这期杂志,那期杂志很快脱销。许多学校为了组织学生学唱,还专门来电话,请求寄杂志。有很长时间,这句错误的词被人们唱了许久,至今有的人仍然认为《读者文摘》上发表的是对的。这首歌引起的轰动,使他们大受启发。他们觉得有必要再登一些优美的歌曲。后来陆续间隔着发了几期后,读者反映很好,还有人主动写信荐歌。编辑部商量了一下,觉得杂志应当把这个栏目固定下来。当时他们决定发表的歌曲的标准是,旋律要优美,要有可流传性、经典性与普及性。
到了1984年,台湾的校园歌曲风行一时,又是《读者文摘》首家开始推介,发表宣传了大量的校园歌曲,与文本内的港台作家的文章相辅相成,受到了许多学生的欢迎。1985年后,这个栏目交给了编辑李一郎。李是个中规中矩的人,他喜欢编发艺术性较强、有历史感的老歌。编年史的形式开始形成,这种爱好与取舍使《读者文摘》选取的歌曲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新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