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面的照片大家看出什么新鲜信息了吗? 对,尽管没有“大”的改变,但明年出版的新《读者》确确实实是变“大”了——《读者》明年改出大字版啦。
12月7日中午,应约赶到王府井附近的一家酒店与《读者》的大老板彭长城见面,席间彭先生发布了将要举行“读者的挚爱诗文音乐朗诵会”和“2008年将要出大字版”的消息,对这两个举动我叫好了一番,甚至是极力的赞美。因为,我已经老花眼了。我相信,这些年来一直喜欢《读者》的很多读者,也都到了老花眼的年纪了,《读者》的这一点人文关怀态度,好。 原本是想把这些信息都补充到上上一片博文《读者挚爱 挚爱〈读者〉》里来写的,因为那篇东西里仅仅是诗文朗诵音乐会的一些照片,其余信息都没有来得及丰富。掂量来掂量去,感觉要写的东西太多,索性单独再起一个题目吧。 在中国以及世界的千万种刊物里,没有哪一种能在我心里享受如此的厚爱,唯有《读者》。 我的一个好哥们儿盖晨光,曾经交待过我们几个好朋友一件事情:如果我匆匆死了,随我火化的东西有三样——一本希伯来语词典(他是学这个语种的,但至今没有使用过,也没有去过以色列)、一本最新的《读者》、一些盗版美国大片儿。《读者》在他心中,也算是有分量吧?也正因为他对《读者》这样的爱,我慷慨地将《读者》赠予我的那套创刊之后的合订本转赠于他了。 我做记者这么些年,唯一的一个介绍一本杂志的选题,就是做的《读者》。做这个节目,我甚至没有考虑过我们行当里最忌讳的“广告”效应,选题审批过程中也没有领导疑问过。 这就是《读者》的力量。 在这里要坦白一个事实:自从1995年为《读者》制作了一期“焦点访谈”节目以后,每个月(后来是每半个月)我都能收到《读者》编辑部寄来的刊物,这也许就是近过楼台之后的“得月”之利吧?但我不觉得丢人,真的。 我为《读者》制作的那期“焦点访谈”的题目是《润物细无声》,我相信,这句古诗,概括的就是《读者》的境界,也是《读者》的态度,更是《读者》的追求。 这些年里,关于《读者》改名字,关于《读者》要不要刊登广告,关于《读者》发起的“保护黄河母亲河”行动,无一例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这些焦点,与明星们的绯闻和“周老虎”们制造出的焦点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也不是一个价值。 做“焦点”记者的日月,也曾经为《读者》持久地“温文尔雅”疑惑过,甚至跟《读者》的老主编胡亚权在饭桌上还争论过这类话题,我的态度是:《读者》也应该介入一些社会焦点问题的评论和讨论。然而,看看《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等著名栏目目前的处境,我回头看《读者》的足迹,恍然发现:《读者》很智慧。这个智慧不在于不追求火爆和过瘾,也不在于善于躲避政治风浪的侵袭,我理解,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社会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阶段最最应该建设的是什么,也知道这样的建设需要的不是暂时的激情和聪慧,而是持久不懈的努力和琢磨,而是要做“润物细无声”的春雨。 善良的情怀,真爱的情怀,宽容的情怀,求知的情怀。总结一下即将27岁的《读者》,我的这个概括还准确吗? 12月17日晚上,步出中山音乐堂,在回味的情绪里登上大1路公共汽车,心里还琢磨着这样一件事:这样的诗文朗诵音乐会,应该成为检验中国那些七荤八素的各类明星精神水准的一个平台,应该让那些没有廉耻的各类艺人都向往着来洗涤心灵。他们原本不是恶人,只是社会的风浪让他们暂时迷住了眼睛,有了这样的一个契机,有了这样一个平台,他们应该渴望着来这里“镀金”,以换回观众对他们心灵和精神的认可。 实际上,12月17日的《读者的挚爱诗文音乐朗诵会》也恰恰出自一批艺术家的创意,这个动机,一下子就比较出了“艺术家们”德行的高与低。
这是印在节目单上的那份艺术家来信。
这是我翻拍的彭长城社长对此次活动的寄语。
在这里,我要单独说一下这个美女——梅婷。 从电视剧《红色恋人》开始,我对这个美女的喜爱持续到今天。我对她的评价是:干净、灵性。12月17日晚上,在中山音乐堂朗诵诗文的十几个演员里,梅婷是小字辈儿,朗诵的那首题为《望月》的小诗也非常短,只有14行,表演的时间也就一两分钟,是所有演员里表演时间最短的。但是,我为她这样的当红明星能加入这样高雅、高尚的活动而高兴,也由衷地为她鼓掌了。 其实,作为观众,作为百姓,我们很好满足。只要那些艺术家们还能为社会的进步有一些真诚的付出,我们就会喜欢你们,就会给你们赞美。
在这里,我还要为12月17日晚上这台《读者的挚爱诗文音乐朗诵会》叫好的是,整场节目设计编排得很温暖,也很舒服。每一个演员朗诵完了以后不退场,直接坐在台上欣赏后面的节目。坐下后,每人自己点亮一根蜡烛,这个设计也很具匠心,不仅把艺术家放到了和观众平等的位置,还把情感交流的过程也足足地留给艺术家们。这个编排,与《读者》一贯的风格是一体的。
那一晚,中山音乐堂座无虚席,很多求票的观众在天安门附近就开始努力地吆喝了。节目过程中,我只看到了两次不该出现的照相“闪光”,只听到了一次手机铃声,这个比例,可是比我以往参加的音乐会低很多了。 《读者》的大字号很快就会到读者手里了,这是《读者》的一个新起点。 《读者》的“诗文音乐朗诵会”今后还会越来越多,也请您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