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新疆,正是孕育果实的季节,稚嫩的葡萄挂满藤架,翠绿的香梨压沉了枝头,绚烂的石榴花染红了天空……6月11日至15日,文化部艺术家小分队赴新疆和田地区和乌鲁木齐、昌吉,为当地群众送去了精彩的慰问演出。 和田地区位于南疆,自古是丝绸之路的南道要冲,有众多文化历史古迹,如今更是以和田美玉而闻名。在和田地区文体活动中心,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员王二妮与高保利清唱的山西民歌《圪梁梁》,赢得了观众一阵阵掌声。来自和田地区草原站的吾甫尔江·买提库尔班当天是带着妻子一起来看节目的,这是他们第一次听到国家级院团演员的演唱,但是简陋的舞台让吾甫尔江大叔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感觉有点对不起他们的歌声。”但王二妮说,自己是从基层走出来的演员,能有机会走回来为老百姓唱歌,心里可高兴了。 和田地区一市三县由北京市对口援建,当北京京剧院的常秋月唱起京歌《故乡是北京》时,来自北京、在墨玉县工作的援疆干部高志海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40多岁的高志海此前是北京市第六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4个月前他和9名同行一起来到墨玉。这里各种条件差,工作强度也很大,“这恰恰说明援建新疆的重要性。”高志海说,为了更好地和维吾尔族病人沟通,他学会了简单的维吾尔语,一有空余时间,还会参加维吾尔族同事的聚会,现在他已经能熟练地跳麦西热甫了。 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莫元季此次带来的是滑稽表演。台下很多观众对滑稽表演感觉很新鲜。是小品吗?不像!是相声吗?也不像!渐渐地,观众终于搞明白了,“噢,就是搞笑的表演!”在舞台上,只见莫元季能用鼻子吹奏口琴《苏珊娜》,又能用一把铝制的水壶吹响《鸽子》,甚至还能用几个瓷碗敲奏《我和你》。“我上台前就请示,能不能多给我点时间,多表演几个绝活。”莫元季说,第一次来到南疆,他被沙漠中的绿洲所震撼,更为维吾尔族同胞质朴纯粹的眼神所感动。尽管每次表演都需要费很大气力,但他还是坚持要把更多欢乐带给观众,他希望“把全国人民对新疆的爱与呵护,通过表演带给大家!” 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的阿不都拉在新疆是家喻户晓的明星,每次阿不都拉一出现,台下都会响起掌声和尖叫声。“他就是新疆的刘德华!”洛浦县63岁的退休教师布海力且木兴奋地告诉记者。阿不都拉的嗓音深沉而富有磁性,他的一首维吾尔语歌曲《我们的歌》陶醉了所有观众,而他的《刀郎麦西来甫》又极富动感和魅力。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人民所独有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刀郎麦西来甫则是维吾尔族古老的刀郎部落所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刀郎麦西来甫》这首歌曲从乐器、唱法到舞蹈都结合了古老的形式,又充满了新鲜的活力。 歌声一结束,观众都为阿不都拉的精彩表演而欢呼,他大汗淋漓地快步走下舞台。原来阿不都拉是从医院出来后直接走上舞台的,由于他的胆囊结石非常严重,已经在乌鲁木齐住院准备接受手术,但当他接到赴和田演出的通知时,还是立刻奔赴演出现场。 中国广播艺术团演员刘伟、赵伟洲表演的相声《电影趣谈》,每次都能把台下观众逗得前仰后合。“1986年我第一次来新疆时,很多人听不懂相声,不知道有什么好乐的;而如今,相声里该有的包袱都能抖落响,而且效果也很好。”刘伟说,当地很多孩子也开始学普通话,交流起来很容易。 艺术家们结束了和田地区墨玉县、洛浦县之行后,又到了天山脚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五家渠市及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演出。今年已是文化部第三次组织艺术小分队到新疆慰问演出。2010年,文化部正式启动“文化援疆”工作,由国内知名艺术家组成的演出小分队赴新疆巡回慰问演出,为新疆各族群众和驻守在当地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员工带去了精神上的享受。如今,艺术家慰问演出活动已经成为在新疆当地广受欢迎的文化品牌,艺术家们成为新疆人民眼中“带来欢乐的客人”。 此次艺术家们的演出对于新疆而言还有更重要的意义。2012年是新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基层建设年”,当地将大力支持各类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并将在未来5年给予70多个专业院团上亿元资金补贴,以鼓励他们深入基层演出。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本月底新疆还将开展“打起手鼓唱起歌”全疆基层文艺调演,60多个县级院团将集中演出120场。此外,新疆还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村级文化活动,尤其是进行民间艺人的才艺比赛,全方位地把文化资源调动起来,为老百姓服务。(记者 屈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