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入鲁迅先生的故里,我就真切地感到,文学的气场、气韵生动起来,鲜活起来。鲁迅先生的风骨,穿越了七十年的时光,在这个庄重而清明的夜晚,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相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我对中国的文学工作者满怀敬意,在这个机遇、挑战和各种诱惑并存的时代,他们坚守着内心的文学理想,执着于探索人类的精神空间,默默耕耘,不断锤炼,书写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风尚。
真正的文学,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饱含着生活的质地,呈现着艺术的魅力。以鲁迅先生的名字命名的鲁迅文学奖,不仅是对这个时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发现与关注,更是对我们文学理想的见证。从这次获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当代作家与时代的紧密程度:反映日新月异的当代中国,摹写时代英雄的精神风貌已经成为文学界的共识。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作家在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图景中自觉承担起了历史的责任,看到了他们对于塑造民族性格,弘扬民族精神的努力。
鲁迅文学奖给作家带来的,不仅是荣誉,更重要的是责任。我们相聚在这里,就是要继承鲁迅精神,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继承鲁迅精神,就是要像鲁迅先生那样,心怀广大,致力于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与担当;就是要像鲁迅先生那样,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形式,表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貌。因此,对我们来说,今天在这里,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中国正处在新世纪新阶段,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当代中国文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对中国的当代文学也充满了信心。深刻变革的时代,充满活力的中国,给文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土壤、艺术源泉、发展动力以及丰沛的想象力空间。我们要以更深邃的激情,更开阔的视野,更敏锐的触角,更广博的胸襟,把握时代的命脉,感悟人民的呼吸;要以更加自觉的姿态,投身到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在人民的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历史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开创文学的新境界,谱写文学的新篇章。
(作者为中国作协主席,文章节选自在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