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律师认为16个汉字歧视女性应改造
称“奸”改“犭行”,可减少强奸犯罪
毕业于南京高校的他对快报说观点会被采纳
这几天,一篇题为《16汉字之错:既不尊重女性,又误导儿童人生观?》的文章出现于多家网站的讨论区,作者叶满天提出,有16个汉字歧视女性,应该加以改造,引起网友争议。毕业于南京某知名高校法律系、现为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律师的叶满天,昨天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虽未将材料送交有关部门,但他的观点被采纳的可能性很大。 >>>PK: 歧视女性的16个汉字是否该加以改造?
律师:16汉字歧视女性
《16汉字之错:既不尊重女性,又误导儿童人生观?》作者叶满天举出了16个歧视女性的汉字,分别为:“娱”、“耍”、“婪”、“嫉”、“妒”、“嫌”、“佞”、“妄”、“妖”、“奴”、“妓”、“娼”、“奸”、“姘”、“婊”和“嫖”,他认为,这16个字,“均具有一定的贬义,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普通人在书写或阅读的过程中,从视觉上觉得这16个字与女性性别有根本的联系,无形中降低了他们对女性的评价”。
由此,他建议改造这些字,并举例说:
“嫖”,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玩弄娼妓的堕落行为。“嫖”为形声字,部首“女”为形,“票”为声旁。常见词为“吃喝嫖赌”,都是形容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等恶劣品行。恶劣行为实施主体为男人,怎么可以在造字时把污水泼在女人身上?更何况这个字偏旁为“票”,在今天大多数人会理解为“钞票”的“票”,将“女”人和钞“票”放在一起,即为“嫖”,这给文字的使用者要传达什么信息?要传达一种什么文化?这个字只能说是中文之污。建议更改为“彳不”,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两个人做了社会不允许、不认可的事,相信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会受到一次无形的教育,将来会有效地减少这种行为。
他另外举的例子是“娱”和“嫉”,认为应该分别改为“彳吴”和“彳疾”。
叶满天说:“基于同‘嫖’改为‘彳不’一样的道理,我建议‘奸’改为‘犭行’,可以向所有人表明‘犭行’是一种兽行。我相信更改这个字可以减少百分之二十的强奸(犭行)犯罪。”
网友反对多于支持
由于该文尚未在正式报刊刊登,所以还没有评论跟进,但是在网络世界,这个话题被吵翻天,在一片批评声里,不多的赞成声音显得很“孤独”。
持反对意见的网友李鸥认为:从文字发展的历史角度看,由于历史上的重男轻女,导致了汉字中许多文字都有歧视女性的成分存在,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改变重男轻女以及其他歧视女性的落后旧习俗,绝不是将文字一改就能解决的,关键还是要靠思想文化教育和健全法制。
不少网友则对叶满天的主张给予了嘲讽和斥责。针对叶满天“我相信更改这个字可以减少百分之二十的强奸(犭行)罪”的说法,一名网友说,照你这般,改的汉字多了去啦,那些不识字的强奸犯,又咋解释?一派胡言。
一位网友表示支持叶满天:“有一定道理,至少比教育部的改法有道理。”这一网友所说的教育部的改法,是指去年8月12日,教育部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事。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引发各界强烈反响。
叶满天:应冷静看我的主张
昨天,快报记者联系到了叶满天。
有意思的是,当记者说出“现代快报”几个字时,他立即表现出一种亲近感。原来,2004年4月5日,他曾经是快报一篇报道的新闻当事人。他是连云港灌云人,原名叶书传,当时在南京一家知名高校读书,为避免名字中“传”这个多音字带来的诸多不便而决定改名。而南京鼓楼公安分局以申请材料中缺少学校证明,不符合南京户籍规定为由,不予批准。为此,叶书传将鼓楼公安分局告上法院。
最后,他顺利地把名字改成今天的“满天”。“当时现代快报的报道推动了这个事情的解决,感谢现代快报。”他说。
“这次改名字,也对我提出改造16字的主张,产生了触动。”叶满天说。此次,对于网络上对他的评价,他表示注意到了,认为这些批评者心态还是比较急了点,“没有能冷静下来看看我的主张”。
叶满天表示,一些人认为尊重女性应从涉及法理的大事出发,不该纠缠于这些改改字的“小事情”,“但是细节决定成败,从细节处做起,让受众包括儿童感觉到被尊重,让男孩和女孩的成长有一个健康的环境,这也很重要。”这也是他作为律师却非常关注文字领域事务的重要原因。
在被问及有没有求教于语言文字专家时,叶满天说,有关主张是他自己想的,也没有那么深厚的古文功底,但是研究过《说文解字》等。
叶满天主张把“嫖”改为“彳不”,这种改法实际上是造字。但他并不觉得造字有何不妥,因为历史上造字事例众多,而改造字在技术上现在没有问题,电子汉字输入系统已经很发达了。
他还表示,自己的主张被有关方面采纳的可能性很大,但是需要时间。他本来有将相关主张“上书”的打算,文字材料也准备好了,但是还没有送交有关部门。
叶满天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炒作,“我这是抛砖引玉,和炒作的目的不同,而且,如果这个主张被女同胞抢先提出,那么男同胞也容易被置于道德不义之地,会比较尴尬。”
相关新闻:教育部调整44个汉字写法引争议
另据《天府早报》报道 8月12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根据学术界反复讨论的结果,教育部决定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这一表态终结了一段时间以来汉字 视频:教育部拟调整44个汉字写法
简繁之争。同日,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瞬间引起另一轮争论: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对此,有网站进行了网络调查,在该项调查中,多数网友表示反对。
44汉字“整形”
按照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
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
对于异体字,新研制的字表收入了51个异体字,主要用于人名和地名,其中包括人名中常见的“喆”和“淼”。对异体字不再简单提“淘汰、废除”,但在使用上有明确要求。
此外,既然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为何这一次有6个繁体字纳入汉字表?对此,《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表示,现在恢复的繁体字都是必须恢复的,“比如硃砂的‘硃’,这是一个科技用字,但恰恰是一个繁体字,你不拿出来,有些科技地方就没有办法说,所以这个字不能不恢复。”
网民反应;
调查:逾八成认为“穷折腾”
“44个汉字写法可能调整”,网友怎么看?其中,87.14%网友表示反对,认为此举纯为“这不穷折腾人吗?”;仅有2.69%的网友赞同,认为修改原因有理可依;另外有7.29%参与调查的网友持观望态度,但“希望有关方面仔细斟酌”,另有2.88%的认为无所谓,“反正现在都改用电脑了”。
声音:要改就统一,否则就别动
网友“踏叶逐风”认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可不断补充、完善,但对成型的、广泛使用的文字轻易改动,不可取。”另一位网友“禾水尹”也提到,现在是信息时代,要修改,涉及的面太广,会引起文字混乱。
网友“兰花草”反问:“如果真的那样改,‘小’是不是该改成‘竖撇捺’呢?”她认为,要改就全部统一,不改就不要动,“一些改一些不改,我们这些都懵了,以后辅导娃娃写字都有问题。”
新华时评:汉字“整形”需慎行
据有关部门介绍,此次编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但是,已经广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常用字要不要改、怎么改,恐怕不能光考虑专家们所说的汉字“字理”问题,更重要的要看应用是否方便。
汉字是一种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无须修改;反之,那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书写不方便的汉字就需要修改。综观此次 “整形”的44个汉字,绝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于识别的特点,何必改头换面呢?
此次推行新字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方便信息储存和管理,但是,一些字在“整形”后反而不规律、不统一,给应用徒添麻烦。例如“刹”和“铩”字中的“杀”字写法本来相同,在修改后写法却不一致了。这说明,此次修改在字的选择上并不成熟。
在50多年简体汉字的使用过程中,无论是新词的添加还是异体字的规范,每一次调整和改进都是建立在符合人们普遍的文字审美和使用习惯上。《通用规范汉字表》尚在征求意见阶段,44个汉字要不要“整形”,值得有关方面仔细斟酌。(来源:天府早报)
相关新闻:网友热评“年度汉字” 专家希望统计更科学
另据国际在线报道 近日,日本又评出了年度汉字“新”,我国台湾选出年度汉字“盼”,中国大陆呢?网民们各有其说。
我想知道:为什么要选这个东东呢?如非选不可,那网络推荐的“被”、“房”、“拆”、“具”、“囧”、“门”、“雷”、“推”、“墙”、“宅”、“封”、“春”、“哥”、“黑”、“马”、“最”、“流”、“日”,谁最该当选?这些字如果当选又说明了什么?
年度汉字,折射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年度汉字源出日本。从1995年起,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每年年末都向社会征集一个能代表该年世态的汉字,得票最多的当选为年度汉字。
我想,这确证汉语文化圈还是存在的,尽管日本脱亚入欧这么多年,但它仍然属于汉语文化圈。我们真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他们留下了如此美丽而蕴藉的汉字。有了这份宝贵的遗产,即使远有焚书坑儒、党锢之祸,近有圆明园大火、曹锟贿选,中华民族的历史也依然足够我们感恩。 这就像做子女的,不能总是嫌父母给的钱财太少。
再说文化遗产,谁继承算谁的,我们老斤斤计较端午节是否源于中国,说日本豆腐是否源于中国,这就像印度人说中国佛教本是剽窃他们的,希腊人说美国民主本是沿袭古希腊的,究竟意义何在?如果韩国的中医、风水等申遗成功,我想我们也不该意气用事,而应该仔细反思我们对传统文化号称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时,为什么往往是发展了糟粕而剔除了精华。
趁着国学正热,我们的确亟需反思:为什么我们声讨的儒教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时候,中国的国力还领先于世界;而当我们获得了自诩先进的生产关系后,我们的国际地位反而大不如前?我们用一知半解的西学把自己的传统折腾得死去活来,不久前,还折腾起汉字本身,有所谓专家声称很多汉字不美观,亟需整容。这单单是因为专家彻底丧失了审美观吗?更令人费解的是:我们竟然有所谓文化机构有所谓的课题基金支持这样的研究。我们没有想想,单单因为当初草率的简化字已经把文化传统折腾得有多苦,我们差一点自绝于港台同胞,以及新加坡、日韩的汉语朋友。我认为,日本年度汉字的最大意义,就是提醒我们要爱汉字,汉字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华,这是对所谓异形词规范化,对汉字整容的绝好讽刺。
事多人杂,年度汉字不能承受其重
学习日本人对汉字的这种敬意,我们可爱的网友开始海选中国大陆的年度汉字了,其中很明显,与住房相关的字眼最盛:“房”、“拆”、“推”、“墙”、“宅”、“封”(“门”)等等。无疑房子是2009年度关键词之一,房子问题不仅仅是“居者有其屋”的80后生存问题,还牵扯到中国经济模式、官员考核模式,以及社会公平问题、拆迁带来的一系列法制问题。北京四环附近的房价年底比年初1平方米增长近万元,涨幅超过一倍,我们不知道去年信誓旦旦控制房价的官员们今天为什么不言语了,我们不知道肆称房产不是暴利的房产商的嘴巴子究竟有没有一个准头?每一个奢望2009年出手买房的非暴富阶层都感觉被忽悠了。
“被”这个虚词作为大陆年度汉字,极具意味。“被和谐”、“被就业”、“被代表”、“被增长”、“被加薪”、“被自杀”——我们社会主义新人的主体性在哪里?如此多的被字,折射出中国民主与公平问题任重道远。
2009年发生很多故事——两岸实现双向邮政电子汇兑、新医改方案公布、杭州“70码”、“邓玉娇案”、“罗彩霞事件”、甲流、《食品安全法》、武汉经济适用房摇出6个编号相连的申购户、河南省农民工张海超为证实自己患职业病而“开胸验肺”、上海闵行区一“获奖大楼”被“连根拔起”、小湾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辉煌60年周年庆典……悲剧喜剧都如此齐备,网络上“具”字入选大陆年度汉字的呼声同样不低。
有人分析说:无论日本的“震”、“食”、“倒”、“毒”、“灾”、“爱”、“命”、“伪”、“变”等年度汉字,还是我国台湾的“乱”“盼”,都让人一目了然,而独独这个“具”字,使得太多的人摸不着头脑。引申来说,“具”入选大陆年度汉字,说明中国的网友们还活在自慰中。话是有些偏激了,其理由还是掷地有声的。
“人生是一只茶几,上面放满了杯具(悲剧)。……我们想明哲保身,都成了面具。我们想一鸣惊人,都成了京剧。不能再次相聚,执手相看泪眼,成了默剧。生活是自己的杯具,别人眼里的洗具(喜剧)。”这像个机智的绕口令,和“被”、“房”、“具”、“囧”、“封”、“黑”这些字眼一样仅仅说明大多数网民今年并不太如意。至于“雷”、“门”、“春”、“哥”、“马”、“最”、“日”,更像是反讽,反映出年度汉字评选本来就是一种游戏。
但我想毕竟有太多的劳苦大众与网络绝缘,他们对双关语也没有特别癖好,如果真评选货真价实的年度汉字,单单靠可爱的网民们是不够的。另外这些年度汉字多少都有些在野的明显标记,如果是官方来选,“国”、“庆”、“和”、“书”等褒义色彩浓厚的字眼无疑会更占先机。
中国大陆各行业2009年的事太多,即使同一件事,每个人看待的角度也不同,用一个汉字表征我们整个2009年的确有些不可承受之重。不过,年度盘点还是有意义的,中国人的年度盘点行诸笔墨,最好还是用汉字来表达。“字”,记录语言的符号,其意义需要还原到具体语境中理解;而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的最小语言单位,叫“词”,所以我建议我们应该来选一选年度关键词。我甚至觉得选年度关键词远比亦步亦趋于日本的年度汉字,比汉字整容,甚至比修订现汉都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