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可以堪称是一场“国宝展”,各参展国都拿出了本国的国宝出来 “晒宝”,争奇斗艳。这些难得一见、甚至极少露面的罕世珍宝,绝对让游览者大开眼界。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可以堪称是一场“国宝展”,各参展国都拿出了本国的国宝出来 “晒宝”,争奇斗艳。这些难得一见、甚至极少露面的罕世珍宝,绝对让游览者大开眼界。
以这些国宝的连城价值来说,一张世博会门票的价格,绝对远远低于你在各地、各国参观这些国宝的一部分所付出的门票之和(且不说你能不能周游这些国家、到了当地你又能不能有幸一睹这儿展出的珍宝),更不用说看到这儿的全部珍宝了。
进入世博不识宝,那将是你终身的遗憾。我们就为你来一一相宝。
(一)“相宝”中国各馆:中国顶级国宝
在上海世博会这个“晒宝”盛会上,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当仁不让,从全国挑选顶级国宝进行展览,让各国游客领略到几千年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春秋时期曾侯乙建鼓底座
中国国家馆:春秋时期曾侯乙建鼓底座
在中国馆内,我们可以欣赏到曾侯乙建鼓底座。曾侯乙建鼓底座可谓是青铜冶炼巅峰之作,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早建鼓实物。曾侯乙建鼓底座由八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缠绕的小龙构成,龙身互相缠绕镂空并镶嵌绿松石,分别运用了分铸、铸接和焊接工艺,充分显示了楚国的铸造技术水平,此工艺至今一直都无法复原,所以没有复制品。
明代针灸穴位铜人
中国国家馆:明代针灸穴位铜人
在中国馆里,我们还能欣赏到源于明代的文物针“灸穴位铜人”。针灸铜人被塑造成一个古代童子的形象,童子高86.5厘米,面目神态安详;左手上举,右手下垂,右腿直立,左腿屈膝跪于柱上,赤身裸体。针灸铜人从博大精深的中华医学角度阐释了人体的穴位和经络,全身密密麻麻地遍布了数百个腧穴和经络,并在铜人像上一一标明位置,反映出明代丰富的医学知识和高超的医疗水平。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医术。造型奇特的针灸铜人,可以说在上海世博会上向全世界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医历史。
明代《清明上河图》
中国国家馆:明代《清明上河图》
在中国国家馆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层展区北面,100多米长的整面墙都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覆盖。而在“国之瑰宝”展区,我们还能欣赏到明代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的真迹。仇英版《清明上河图》被置于高约1.2米的特制展柜中,展柜上面有几盏光线不很明亮的射灯,既方便游客在昏暗的展示内观看画卷,又不对画卷造成损害。在展柜前,特设了一条长10米左右的传输带,参观者只能站在传输带上观看此真迹,而不能驻足观看。明代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并称“国宝”,它高度为0.3米,长度为9.87米,比宋本要长一倍,画中人物超过两千,结构大体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景物顺序布局,描绘的是明代中期江南城乡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画卷首起苏州郊外青山绿水之间,牛背上悠闲的牧童,村头热闹的社戏,种种风情跃然纸上。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传达了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
北燕鸭形玻璃注
中国国家馆:北燕鸭形玻璃注
北燕鸭形玻璃注就在中国馆“复活清明上河图”对面区域展示,很是吸引眼球。该玻璃注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重70克,淡绿色玻璃质,质光亮,半透明,微见银绿色锈浸,体横长,鸭形,口如鸭嘴状,长颈鼓腹,拖一细长尾。背上以玻璃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两侧各粘一段波状的折线纹以拟双足,腹底贴一平正的饼状圆玻璃。此器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因后身加重,才得放稳。北燕鸭形玻璃注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它是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当前,在出土玻璃文物寥寥可数的情况下,鸭形玻璃注不愧是中外现存罗马玻璃器中的瑰宝,如此奇特而罕见的动物造型的早期玻璃器目前全世界仅此一件。
汉代波斯多瓣银盒
中国国家馆:汉代波斯多瓣银盒
汉代波斯多瓣银盒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件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见证物。在中国馆内我们可以一睹这个宝贝的真容。该盒呈豆形,弧形盖,铜质喇叭形底座,造型别致,做工精巧,盖上铆有3枚铜质兽纽,活泼可爱。盒身与盖面分别饰有两圈瓣状花纹,尖端相对交错排列。据考证,这件银盒从西方国家传入,年代为秦汉时期。器物的刻铭,既粗糙又不规整,绝不是宫廷的工匠刻的,推断应该是在汉齐王前,某人用兵器或其他锐器刻上去的,也就是说,此银盒在汉齐王之前已流传于齐国的民间。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件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见证物,汉代波斯多瓣银盒不仅反映了中外文化的完美融合,也显示了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兼容性,更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无穷智慧。
商代饕餮纹铜鼓
城市足迹馆:商代饕餮纹铜鼓
饕餮纹铜鼓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铜鼓,通体都用青铜铸成,造型典雅,结构奇伟,质地凝重,纹饰繁缛,是目前仅见的两面商代铜鼓之一。铜鼓高75.5厘米,长49厘米,重42.5千克,造型奇特。主体恰似一个横置的腰鼓,上宽下窄,两侧的鼓面平素无纹。铜鼓的身上有枕形钮,下有圈足底座,以便悬吊、安放。鼓身满饰云雷纹和乳钉组合的饕餮面,双目圆睁,凸起如杏,铜缘犹碧,古朴而凝重,其外环则简化成了斜角形的夔纹。铜鼓的两端边缘饰乳钉三列,象征蒙鼓皮所用之钉。饕餮纹铜鼓纹样繁而不乱,简而生神,大有凝重浑厚之气。
七千年前太阳神石刻
城市足迹馆:七千年前太阳神石刻
太阳神石刻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太阳神”石雕像,距今已经有七千年的历史了。“太阳人”石刻刻在一块长条形褐灰砂岩石上,长105厘米,宽20厘米,厚12厘米,整个石头经过精心打磨磨表面平整,长条形四周打制规整匀称。石刻用写意的手法雕刻出一位身躯修长、两手下垂、双足分立的人,头顶上刻着有23 条光芒的太阳,腰部两侧的圆点似行星在宇宙中运行。整个石刻图像古拙质朴,原始气息浓郁,“太阳”刻画工整、圆润;人物头部略小于太阳,形状尖而瘦弱,身躯为一向下的倒三角形;人物面部表情凝重,似祈祷歌颂太阳,造福万众子民。石刻上的人代表的就着中国主管太阳的神,万物生长依赖太阳,太阳崇拜在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其信仰形式,这个石雕像就是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地区的人们对太阳崇拜的产物,而这件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太阳神”石雕像,其意义更是非凡。
清代《姑苏繁华图》
城市足迹馆:清代《姑苏繁华图》
在城市足迹馆内的“街城叠影展”展区,我们可以欣赏到清代徐扬的《姑苏繁华图》。苏州古称姑苏。《姑苏繁华图》是清代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幅画作,画卷全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描绘了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虽历经百年沧桑,画面中木渎斜桥、石湖、水盘门、虎丘等景观至今仍依稀可辨,狮子山等山水胜迹,更是刻画得惟妙惟肖。《姑苏繁华图》是研究250年前“乾隆盛世”的形象资料,具有极大历史价值。由于长卷太长,所以没有完全展示,但仅就展示的部分画卷来看,其细致的画工、鲜活的场面描绘,还是会让观者叹为观止。打开徐扬《姑苏繁华图》长长的画卷,透过旧时墨色,我们仿佛走进了两百多年前的繁华苏州,听见了古运河中阵阵橹声,身临其境山塘街上那悠悠丝竹以及街市上的往来喧嚣中。真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欣赏点:
城市足迹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10件文物
在城市足迹馆里我们可以欣赏到来自飞天故里敦煌莫高窟的10件文物,这10文物是第一次走出敦煌展出,堪称国宝中的“无价之宝”。其中包括《张君义勳告》在内的5件唐代经卷,还有5件唐代木雕和泥塑。“木雕六臂观音像”是10件文物中唯一木质的文物。“木雕六臂观音像”整高65厘米,底座高14厘米,头和身躯由整块杨柳木雕刻而成。六臂观音,又称日月观音。此像三头六臂,面容安详肃静,背有装脏,微有腐朽,手指小修,民国后加木雕莲花座。观音像身戴胸饰,X型璎珞穿入锁扣,再从锁扣两侧穿出,绕成环状饰物,后又穿回垂至脚下,着裙和带有锯齿状边饰的腰衣,裙带在腹前结成大花结然后下垂至脚部。“木雕六臂观音像”是敦煌遗存为数不多的木雕,历经风雨保存至今,这次亮相世博会,我们可得珍惜机会好好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