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吉多索为《中国文化报》写寄语。
6月15日,本报“非洲驻华大使的中国故事”栏目记者应邀来到乌干达驻华大使馆。使馆位于北京朝阳区三里屯东街5号,高大繁茂的绿植将整个官邸遮掩得严严实实,令恼人的高温无法蔓延至此。在这个清爽、愉悦的下午,乌干达驻华大使瓦吉多索与记者分享了口味独特的乌干达红茶,畅谈他近年来在华工作生活的点滴趣事。 难忘“狗不理”味道 2006年担任乌干达驻华大使之前,瓦吉多索没来过中国。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对中国的认知。瓦吉多索表示,乌干达与中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中国人民支持乌干达的独立斗争,而且向乌干达提供了很多援助,所以乌干达人民对中国并不感到陌生。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已成为乌干达人时常谈论的话题。在中国工作生活的6年时间里,瓦吉多索亲眼目睹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国人的热情好客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瓦吉多索眼中,每个中国人都很幸福,大家对外国朋友非常友好,对外国人的接受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谈起北京,瓦吉多索表示,北京是一个很棒的地方,城市规划和发展水平令人惊叹,他在这里居住得非常愉快。“勤劳是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理解,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万里长城可以说是一项伟大的创举。”瓦吉多索说。除了文化底蕴深厚的北京,哈尔滨的雪景、昆明的石林、深圳的高楼大厦、上海的摩登情调等都让瓦吉多索念念不忘,在他看来,中国的每座城市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前两天,我刚从天津出差回来,狗不理包子味道挺不错!”瓦吉多索笑称。 “非洲明珠”有“金刚” 乌干达是位于非洲东部的内陆国家,虽然横跨赤道,但由于海拔较高,全年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称赞其为“非洲明珠”,如今,这已经成为乌干达在世界各地推广文化旅游的响亮口号。瓦吉多索告诉记者,乌干达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数十个民族和谐相处,在文化、风俗、服饰、饮食等方面都较好地保持了本民族的特色。同时,乌干达还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大熔炉,这一点在首都坎帕拉体现得尤其充分。坎帕拉是非洲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也是乌干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内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掩映在片片翠绿之中,天主教的教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印度教的庙宇等相映成趣,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持着古香古色的韵味。 除了这些备受世界各地观光客青睐的历史文化景点,瓦吉多索还极力推介乌干达的野生动物资源。他认为,很多人热衷于去欧美国家旅行,流连于城市风光固然不错,却也难免会失去走进大自然的机会和观赏野生动物的乐趣。得益于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乌干达拥有丰富而奇特的物种。瓦吉多索建议,前往乌干达的游客一定要去看看山地大猩猩——好莱坞电影《金刚》中主人公的原型便来自于它。别看影片里的金刚一会儿爬上帝国大厦,一会儿与飞机展开搏斗,最后还跟美女谈起了恋爱,在现实世界中,山地大猩猩的性情可是极为平和,甚至被归为“弱势群体”——全世界目前仅存几百只。听到这里,记者想起使馆办公楼一层玄关处张贴着的一幅山地大猩猩的海报,便开口向大使先生询问。瓦吉多索兴奋地说:“没错,那就是它们中的一只!”看来,山地大猩猩在乌干达不但享受着国宝级的待遇,也几乎成为在世界各地推广旅游的“形象大使”了。 中国文化在乌受欢迎 中国与乌干达自1962年建交以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1985年6月,双方代表在北京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此后,通过几个执行计划的实施,两国在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不断加强。瓦吉多索说,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非友谊早已开花结果,非洲和中国不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事务上实现了成功合作,彼此间也成为非常亲密的朋友。 据瓦吉多索介绍,中国文化在乌干达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电影、武术以及各种演出都很受当地民众的欢迎,而他本人,则对中医养生尤其感兴趣。瓦吉多索说,工作让自己有更多机会接触中国艺术、感受中华文化,对此他感到非常高兴。“非常巧的是,我每次休年假的时候都恰逢中国的春节。虽然人不在北京,但仍然能够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今年,我就是在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里,和中国朋友们一起度过的‘欢乐春节’!” 谈及中乌两国在文化教育领域内的合作,瓦吉多索表示,很多曾在中国留学的乌干达青年学成归国后成了专业技术人员,还有一些进入政府部门工作或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瓦吉多索的女儿也曾在中国留学,作为一名留学生的家长,瓦吉多索认为女儿来中国学习深造具有双重意义:首先,可以近距离地接触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其次,还能在这里结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朋友,如日本留学生、印度留学生、牙买加留学生等,可以和各国的同学进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