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将会失去未来!"
1993年底与1994年年初期间,由一篇文章引发的一场震动中国教育界的争论,开始述说着一个让国人几乎无法忍受的事实:中国儿童与日本孩子相比,被称为"小皇帝"的中国孩子的整体素质不如日本孩子。
引发这一争议的是一篇叫做中日少年《夏令营的较量》的文章。转载并推动这一论争的就是《读者》杂志。
此文于1993年7月以《我们的孩子是日本人的对手吗?》为题在南方某杂志发表后,引起了一位叫做郭世江的读者的注意,他将此文推荐给了《读者》杂志。李剑冰被文章所提出的问题的尖锐性吸引。当时的中国教育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篇文章把中国与日本的少年儿童放到了一起进行对比,尽管是局部,却显示出我们这一代孩子身上的许多弱点。
李剑冰与作者孙云晓联系后,听她讲了写这篇稿件的初衷,孙是那次中日少年内蒙古夏令营的参与者之一,亲身经历了那些孩子参加的活动。一直研究中国教育问题的孙,对夏令营中出现的问题,感到许多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当然文中的观点太过尖锐:"中国孩子身上暴露出的许多弱点,不得
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重视的是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与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全球都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会不会落伍?"
矛头直指中国素质教育问题。
中国孩子的教育问题正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许多独生子女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他们身上出现的许多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暴露得十分彻底。无疑,发表这样一篇文章对中国许多家庭,都具有相当的警示作用。
李剑冰将原题目改成了《夏令营中的较量》。此稿于1993年11月刊发后,在媒体与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先后有三十多家报刊予以转载,《人民日报》发表了通讯和评论,《中国教育报》、《羊城晚报》等展开了大规模的讨论,中央电视台专门制作了四集系列节目,还有十多家电台、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由《夏令营的较量》引发的思考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编辑部收到雪片般的来信,许多读者就此文综述我国教育现状,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表示深切的关注,一位80岁的老教师写信给编辑部,同时自费将此文复印1200份,向全国友人和学校散发,希望大家重视这一问题。
这篇文章引起了当时主管教育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重视,他批示有关部门要研究解决这一问题背后的问题。1994年1月24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又提到此事,并批示:"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基本素质,一定要抓好。"
这个批示拉开了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序幕。一位教育工作者来信说,在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中,《读者》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