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初,彭提出《读者文摘》应当评选一次当年度的十佳文章,以此来把握读者的阅读兴味。起初,他们认为这样的评选不会引起大的关注,但出乎意料的是读者的反应空前热烈,而且像是一个"运动"。
彭长城在主理这次评选的过程中,与读者有了一次短兵相接式的认识与理解。这是一群认真而又挑剔的读者。但他们的热情足以让《读者文摘》感到骄傲。在加拿大的留学生邢舒在这次评选即将结束的时候来信:"当我接到国内亲友寄来的杂志时,已到1988年元月下旬,我连夜浏览了去年全年的文章,选出了十篇,盼着能够按时寄达……"这次收到的评选表中,有上千份寄自海外。一部分读者是在出国前带的书中就有《读者文摘》合订本,而另一部分人则是让家里人将杂志寄给他们的。
杂志社共收回了评选表42万份,数量之多与范围之广,再次证明了《读者文摘》已有了广泛的读者基础,他们所追求的基本读者开始稳定下来。
郑元绪为了了解编辑与读者喜好的差异和距离,在内部又进行了一次评选。选出了编辑部认为的"十佳文章"。结果,他们选出的范围与读者选出的结果70%重合。那年度的《人性的弱点》、《花钱买欢乐》、《上帝变了》、《没有人注意我》等十篇文章入选十佳。
这些中选的文章,传达着一些朴素然而又全新的生活理念与价值取向。在当时引起争议的《花钱买欢乐》便是如此。这个故事讲述了快乐的重要性,警示人们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这种全新的追求生命快乐的态度,几乎是对当时社会生活态度的反动。
这次评选"十佳"文章的活动,同时开启了《读者文摘》发展史上很重要的一个行动。
许多读者同时也把不满传达给了他们。批评集中在杂志的发行问题上。读者反映,《读者文摘》在各地的发行时间偏迟,通常都到每月的中下旬,甚至过月才能收到。一位广东读者诙谐地在评选表上批注:潮州读者收到1987年12期的时间是1988年元月10日,看来非得送你们一架飞机不可了。
读者不满的心情跃然纸上。
彭长城主要与印刷厂、邮局打交道,对这个问题看得十分透彻。当时的发行全部依附于兰州市邮局,他们的订户遍布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省区,同时有上千份的国外发行量。如此巨量的印刷全部集中在兰州市新华印刷厂,光印刷每期就得20多天时间。当时有一个统计,一本杂志从兰州运往广东省要用10天时间,而到达西藏则要20多天。也就是说,一本杂志从印发到读者手里要用40多天时间。
彭长城主张改变这种一家印刷厂、一家邮局印发的局面。但当时的情况是,新华印刷厂由于与他们是同一个系统,按照地方保护主义,肥水当然不能外流。他们早在1985年,就不间断地向主管部门打报告,要求到外地分印,但每次都是空谷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