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读者》航空版 关于《读者》 订购《读者》 早期文章 在线投稿 来稿选登 广告刊登
论  坛 时代快讯 出版消息 文化动态 健康生活 音  乐 中文教育 读者心声
看 世 界 艺术欣赏 茶  学 饮食文化 关  注 名言警句 幽  默 范子登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关于《读者》《读者》传奇第一卷 《读者》传说(1981~1984年)
是这样(4) 胡亚权离去
来源:师永刚    时间:2005/9/3    阅读:5455次

  1984年,在经历过一场风波后,《读者文摘》开始重新变阵,强化自己的真善美的基调,远离所谓的潮流,不追风,不发表那些经不起推敲,但却又轰动一时的文章。一句话,不在风口浪尖上跳舞,不做弄潮儿。

  《读者文摘》的每一步变革,似乎都是在外力的巨大推动下开始进行的。这似乎又是一个悖论。在这次调整中,他们开始把视角由外转向内,在加强选发海外译文的同时,大量介绍港台地区的一些流行作家的文章,制造杂志新的“视点”。1984年第3期,他们以《沙漠中的仙人掌》为题,首先介绍了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后几年又陆续刊登了她的代表作,此后他们还介绍了琼瑶、刘墉等人的作品,是当时国内最早推介他们的杂志之一。但他们的选择有时候有着明显的“偏颇”,如在当年国内争议最大的诗人汪国真的问题上,《读者文摘》的推荐与介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读者文摘》至少刊发了汪国真的各种作品十几篇,他的诗歌作品大量地被读者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当后期人们对汪国真谤毁最多的时候,他们还是坚持发表汪的作品。

  伴随着杂志内容的变阵,人事上也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动。到年底时,曹克己找到胡亚权,讲社里想调他到甘肃少儿出版社当领导。胡亚权对这个决定感到很突然,也能理解,只是要他突然离开自己一手参与创办起来的杂志,对他来说滋味复杂。

  那几天一向很活跃的他沉默了。郑元绪对他的调离,也感到很突然,四年多来,两人形影不离,坦坦荡荡,就像一对亲兄弟。而且这份事业对他们来说,几乎是共同的。现在突然要让一个人离去,等于撕开了这个整体的一块。郑元绪是个重感情的人,那几天大家都竭力不去说这件事,都在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像怕碰疼了某一块伤口。1984年第12期发稿后,胡亚权的使命似乎结束了。

  郑元绪、彭长城、高海军几个人在一家叫做“景阳楼”的地方,为老胡送行。“景阳楼”是兰州城里的一家古店,此店为一山东人所开,取义为当年武松过岗的故事,以前,编辑部时常来这里小聚,今天却得为分离而举杯了。胡亚权竭力作一副无事状,一直闷着头在那里喝酒。一杯接一杯,酒喝得痛快,也带着种悲壮。虽然胡亚权此后还将与大家在一栋楼上办公,但他却觉得自己与这本杂志的命运一下子隔开了很远,眼睛一直湿着。到最后离开的时候,郑元绪问他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他一再叮嘱高海军:“坚持竖三排,轻易不要改。”美术编辑高海军郑重应诺。 胡亚权于1985年初调离《读者文摘》,出任甘肃少儿出版社总编辑。

  是年,《读者文摘》杂志发行量达到了182万册。

返回目录 | 上一页 |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卷外:乡绅的历史
   是这样(3) 清查《读者文摘》“精神污染事件”始末
   是这样(2) 与张明敏相关的音乐事件
   是这样(1) 价值22元的读书奖

更多评论
昵称: 邮箱: 验证:
主题:
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新方舟简介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05140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