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读者》航空版 关于《读者》 订购《读者》 早期文章 在线投稿 来稿选登 广告刊登
论  坛 时代快讯 出版消息 文化动态 健康生活 音  乐 中文教育 读者心声
看 世 界 艺术欣赏 茶  学 饮食文化 关  注 名言警句 幽  默 范子登专栏
日行一善
真善美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
小说《家道》散播着什么样的气息?
来源:文学报    时间:2008/1/24    阅读:815次

 

    ★作家对整个事件,没有一点批判精神,反过来却借这个故事,大发感慨,大谈官场潜规则、贪污人人有份……艺术上成功了,然而思想上却失败了,自己的立场消失了,是非和价值观混淆颠倒了,有意无意替贪官喊冤叫屈鸣不平。

    ★我怀疑,许多人都被魏微小说中那出自“仁心”“爱意”的笔调迷惑了,只看到小说似乎是在为荏弱无助的受苦受难者呼号,却忘记了应该对贪官腐败保持清醒而不妥协的义愤声讨,只沉溺于一种不问是非曲直就同情弱者的恻隐之心,却忘记了贪官对民众和国家利益的严重伤害。



    看魏微小说《家道》(载《收获》2006年第5期)第一遍时,我心中曾泛起过一股淡淡的疑惑,这不是一篇为“贪官”鸣冤叫屈的文章吗?它居然被授予《小说选刊》2006年“贞丰杯”全国优秀小说奖,还被2007年第10期《新华文摘》转载,这算怎么回事呀?它让我对自己的阅读水平产生一种怀疑。终于又有时间第二次再拜读这获奖小说了,我认真而严谨,不想漏过一字一句,我要给自己“去蔽”——除疑解惑啊!

    小说从父亲出事,即一个市财政局长因行贿受贿被双规写起,详细介绍这个昔日富贵荣华之家是如何的风光、耀眼,出事后家道又如何一落千丈,陷入贫寒、受人欺侮的苦境,其妻女是如何从惊恐、抱屈、哀怨到坦然接受现状,最终依赖自己不屈不挠的努力东山再起,重新过上正常日子。它可能是第一篇正面描述贪官之家在面临灭顶之灾时,是如何的张皇失措,痛苦不堪,而后又凭借自己之努力,摆脱困窘与苦难,重振门庭的故事,至少对我个人是这样。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同身受的倾诉,魅力蛮强,读着就不想放手。

    但第二遍的阅读却滋味不好,确认它是篇为贪官、为贪官之家鸣冤叫屈的文章一点也不会错。小说是以财政局长女儿之眼光和口气进行叙事、抒情、议论和评说的,“我”既旁观和亲历了全部事件,承担一切苦难,又全知全能,感受体验着所有的冷暖人情、炎凉世态,因此“我”之喜怒哀乐所思所想,基本也就代表了作者之心思情感。且看作者是如何展现这一切的。

    首先,父亲的被抓是“出事”,是上“圈套”,被父亲的好友王伯伯(市委秘书长)一个电话,哄进市委招待所,接着被便衣带走,双规、立案、入狱、抄家、审判,一判八年。其次,这件轰动一时的腐败案,虽然连挖几条蛀虫,老百姓拍手称快,但我和母亲却很感“冷风彻骨”,因为“父亲的官阶卑微如草芥(他是处级),他不过是环环相扣最不起眼的那一环,而且是顺手牵羊得到的‘战利品’。……是人手心里的一粒棋子……很早就被吃了”。再次,这位财神爷黑吃了多少钱呢?不清楚,他主要是跟错了人,千错万错错在不该屁颠屁颠地追随市委黄书记,书记一垮,当然要牵累一大帮人。加之父亲原是个最好的教书匠,如果不是碰上提倡干部“知识化、年轻化”的春天,他根本不会走上仕途,因为入仕非他所长,非他所愿。“无论‘入仕’还是‘入狱’,他身上的气息于这两处环境都是格格不入的”。这些背景材料一交代,“贪官”之委曲、无奈、逼不得已,差不多快要洗刷干净了。接下来对世事突变、家道衰落的逐一描述,更会让你滋生无限的同情,比如大祸临头后,“某种我们今生看不见的东西,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掠走了我父母十多年挣下的家业”,一家老小被扫地出门,搬到嘈杂破落的大杂院居住。奶奶一病不起,她拒绝吃药,凄然离世。母亲和女儿落难后快疯了,为打听父亲的量刑,不得不游走于一些显赫有权势的人家,寒酸萎缩,遭人讪笑讥讽,备尝凄凉。一桩接一桩的惨遇,差不多要让我悲从中来,在阅读中被感染俘获,丧失立场为她们之处境抱屈。这些描述是和当年家道之显赫交错进行的,即父亲的升迁给家族带来了无限荣光:一步登天,把官绅、秀才、有钱人全占了,她们家的好日子,那是高朋满座,门庭若市,一切手到擒来,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母亲辞了职,过起相夫育子的官太太生活。父亲也因之意气风发,神采飞扬,魅力四射。炫耀的笔调和口气,让人感觉当官好啊,官宦人家的生活令人艳羡。一悲一喜,一凄惨一荣耀,互映互衬,把一个家庭之盛衰苦乐刻画得异常生动、传神。

    但女儿和读者有理由追问,这个财神爷“到底行贿了没有?他贪污了多少?”小说对这两个关键问题的回答是闪烁其辞、遮遮掩掩的。它描述父亲为巴结上司,想送几百美金给黄书记,却踌躇犹豫,左拖右磨,无比为难,一次次送不出手被其妻辱骂:“你连这点屁大的事都做不好,不如撞墙死了算了。”直到后来与黄书记混熟了,才将美金适时送出。至于贪污没有,母亲的回答是:“说你傻吧,你还真就傻了。入了这行当的,有几个是干净的,谁敢说自己是清白的,从来没拿过人一分钱,从来不送礼,从来不收礼,谁敢说?也就是量多量少,漏网不漏网罢了。”“只要盯上你了,几百块钱还能立案呢!”这番话说得不可谓不深刻,它将当今官场严重腐败之恶习揭得很透彻,但却不能成为推卸自己罪责之理由,因为凡参与贪污受贿的,拿了一万是贪污受贿,拿了一分也是贪污受贿,数目大小有差别,犯罪性质却没差别,谁都休想逃脱良心和法律之制裁。小说事实上也告诉我们,财政局长除拥有一户独立小宅院,此外还有两套商品房,一幢行将封顶的郊区别墅……这些靠工薪收入能购买吗?当然不能,它们是房地产商以“明卖暗送”的价格相赠的,是受贿的铁证。然而遍读全文,我们却找不到一字一句认罪伏法的话,看不到一言一语知错悔改的话,财政局长落马入狱八年,自始至终没有一句忏悔认错的话。其妻随丈夫飞黄腾达时鸡犬升天,尽享荣华富贵,落难后则“对一切都恨之入骨,她咽不下这口气:这世上的贪官污吏那么多,怎么就偏落在许光明身上?”她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丈夫的入狱,“根本原因不在于他经济上的污点,而在于他是官场潜规则的牺牲品。”而“我”,局长之女,面对家庭的垮塌,看到了富贵背后的凄凉、权贵的卑贱、仕途的艰难,体会到死亡、贫困、居无定所、牢狱之灾、屈辱等种种不幸,却偏偏看不见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的可耻,同样没有一丝内疚、羞愧,这一切,岂非咄咄怪事?

    事情再明显不过了,那就是贪官从始至终死不认罪,其妻女经灾历祸也毫无悔悟,他们根本不懂得自我的反省和检视,其妻对丈夫的入狱、家庭的横祸,怨气冲天,“造成我们一家衰败的如果是一个人,我母亲定会找他拼命,她要叫他‘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无比仇恨的情绪,全指向外界,却不会针对自己,这便是我不能宽恕他们的根本理由。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此致过之要机也。”连羞耻感都不会有的人,错不知耻,过不知改的人,太可怕也太让人无法原谅了。作者魏微却完全站到了他们一边,对整个事件,没有一点批判精神,反过来却借这个故事,大发感慨,大谈官场潜规则、贪污人人有份,“做官不是为了受贿,但做官躲不过受贿”,“这个世上最可怕的还是人啊!”客观说,魏微写世态,写盛衰,写人心势利、命运无常都一针见血,技高一筹,但她不知不觉就将自己混同于贪官的女儿,对其罪过毫不反思批判,却百般回护、遮掩,用哀怨、轻柔的抒情文字冲淡了人们对贪官之家的憎恨与厌恶,艺术上成功了,因为作家与自己的写作对象,完全浑然一体,难分彼此,把人写活了;然而思想上却失败了,自己的立场消失了,是非和价值观混淆颠倒了,有意无意替他们喊冤叫屈鸣不平。谁都知道,从“文革”至今,贪污腐败、行贿受贿是老百姓最痛恨的丑恶现象,反腐败是我国重大而艰巨的斗争,这个毒瘤不除,中国人很难过上舒心的好日子。可到了具体的文学作品中,贪官一滑而过,他不过是误入歧途,跟错了人,他们一家的惨遇非常令人同情,至少让你恨不起来,这样的描述可信吗,有益吗?我们尽管可以对总体的腐败深恶痛绝,大张挞伐,可对具体的这一个人,这个家庭则应充满同情、理解,甚至对他们重振门庭的家道、家风,也应作为楷模学习效仿,这合乎逻辑吗?

    反对我的人肯定会说,魏微写的只不过是一个特殊的“贪官”,特殊的家庭,她没有写罪大恶极典型的贪官及其家庭,所以我们不能拿对一般贪官的态度和认识来看待它。这是对的,但我想说的是,她写的虽然是个案,特例,但她对贪官之罪恰恰大度放过,且百般辩护,她文中对贪官的同情,对腐败的宽容是丧失原则,是糊涂,是昏愦,而决不是明智。我们怎么能在这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听之任之,不闻不问呢?一个正常的,有明确是非和正义感的作家难道不该旗帜鲜明地反腐倡廉吗?所以,我对她之所写,不能不思考和追究,它究竟要向读者传达一些什么样的气息?

    其实《家道》这篇小说的问题并不止于此,它流露出的不良情绪还多着呢。比如,其母在家庭遭灾后,对这个世界看到的满目皆是“仇恨”,她看到官宅时说:“这帮狗娘养的,拉出来个个都得杀头。”她“对这世上的富人就怀有一种斩尽杀绝的革命心态”,这种仇富厌世之心极为可怕,扩散开来非常有害。而且她只针对别人,却偏偏糟糕地漏掉了自己,她也曾是这富人中的一员啊!这种痛恨世间一切恶习,偏偏宽宥自己,把自己除外的行为我们难道见得还少吗?

    又如,小说在写“我”家兴旺时,收受的冰箱、彩电、洗衣机、照相机、压岁钱、土特产等“小恩小惠”给其母带来极大的满足,“我们果真需要这些贿赂么?需要也是需要的,但最让我母亲喜欢的,恐怕还不是这些物件本身,而是它背后所散发出的人世的光辉,这光辉里有整个的人情世故,使人忍不住就回味叹息:送礼也需讲究的,话不能明说,但又不能不说;坐在富贵人家的客厅里,首先笑容就不能寒缩,言谈可以谄媚一些,但必须得克制,否则就下作了。坐在富贵人家的客厅里,最讨巧的不是巴结逢迎,而是要跟这户人家的主妇取得联络。比如适当的时候,可以推心置腹,说说爱情、婚姻、孩子等诸多烦恼,说说烹饪和时装,当然了,要是熟了,那便是什么胡话都说得的,比如乡野趣闻,男盗女娼……”这段写人需不需要贿赂,送礼该如何送的文字真是绝了,观察既准,体物又深,把受贿者和送礼者的内心都揣摩得一清二楚,论证得入木三分,但且慢,它是否也散发出一股邪气,一种炫耀、教唆与纵容之意味?若认同和倡导此类行为,而不是扫荡与痛斥它们,行贿受贿怎么制止,反贪反腐如何进行?

    在我看来,小说中的局长如果未能深刻意识到自己之罪过,其妻女如果没感觉到耻辱羞愧,不会反躬自责,那或许可用“当局者迷”作解释,作者魏微就不该放弃原则地惺惺相惜,毫无批判地展现这一切,否则怎么让人从中总结教训,改过远祸?小说没有去追寻权力地位变化给人带来思想、灵魂变异的根源,没有对人性异化、人心堕落进行揭露抨击,反过来却对贪官及其家属只有同情、理解、辩护,巴不得让每一读者都为之洒一掬泪,屁股坐歪,眼睛发岔,不足为训。

    但最令我想不通的是,有关的刊物编辑、评委竟将这样思想倾向有严重问题的小说评为全国优秀小说,其授奖理由是:“以布满沧桑的叙述笔调,驻足于人物内心的细微之处;在时空交错的场景切换中感叹世态炎凉。《家道》使这一题材领域的小说有了别开生面的表达。本奖同时表彰作家对社会转型期各色人物命运的特别关注。”评语写出了小说的艺术特点与好处,却根本没有发现它存在的立场偏斜、价值缺失、错位与混乱。我怀疑,许多人都被魏微小说中那出自“仁心”“爱意”的笔调迷惑了,只看到小说似乎是在为荏弱无助的受苦受难者呼号,却忘记了应该对贪官腐败保持清醒而不妥协的义愤声讨,只沉溺于一种不问是非曲直就同情弱者的恻隐之心,却忘记了贪官对民众和国家利益的严重伤害。于是便把人物的恶迹归罪于造化弄人,时运欺人,把贪官及其妻女当作受害者,把小说中的怡然顺受、消极宣泄、非理性宣泄认作“别开生面的表达”、“特别关注”。这种昏庸糊涂的认识,似是而非,实在不应该发生,因为它并没有真正地区分真伪,辨别善恶,也没有站稳立场,伸张正义。因此,当看到这篇病症危重,缺乏忏悔意识的小说居然赢得了众多编辑、评委的高度赞誉,大声喝彩,看到它居然荣获大奖,我真是痛心失望加迷茫,为当前人们是非模糊、价值观混乱而忧心忡忡啊!


相关文章:
   "畅销书的策划与运作"主题讨论在京举行
   北京神州行卡今年将实行实名制
   "经典"出版请明星代言 通俗化还是娱乐化
   文学是青春的梦想
   俞天白:微笑为谁灿烂
   麦家出《风声》影视剧“双响”

更多评论
昵称: 邮箱: 验证:
主题:
内容:

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
但只有若干个一滴水,
才能汇成一股涓涓细流,
给干渴的人送去一丝湿润;

一根纱虽然微不足道,
但只有若干个一根纱,
才能织成一片布,
给身处寒冷的人送去一份温暖;

一粒米虽然微不足道,
但只有若干个一粒米,
才能煮成一碗薄粥,
给饱受饥饿的人增加一些能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新方舟简介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05140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