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读者》航空版 关于《读者》 订购《读者》 早期文章 在线投稿 来稿选登 广告刊登
论  坛 时代快讯 出版消息 文化动态 健康生活 音  乐 中文教育 读者心声
看 世 界 艺术欣赏 茶  学 饮食文化 关  注 名言警句 幽  默 范子登专栏
日行一善
真善美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
左手“新小说”右手“新浪潮”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08/3/4    阅读:624次
   “我不理解这个世界,所以我写作”    格里耶病逝带热相关图书

    2月18日,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人物、电影制片人阿兰·罗布-格里耶(Allain Robbe-Grillet)病逝于法国,其代表作的中文简体版和以之为评述对象的作品在国内再度引起关注。

    译林出版社1998年率先买下格里耶代表作《橡皮》、《窥视者》、《嫉妒》、《去年在马里安巴》的版权,分别由资深法语翻译家林秀清、郑永慧、李清安、沈志明翻译,并于2007年进行精心修订和全新装帧设计,推出“格里耶作品集”系列。

    据老翻译家郑永慧介绍,法国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的“新小说派”(也称“反传统小说派”)“认为描写事物比描写人更为重要,把物放在人之上,描写物时十分细致和科学化,一分一厘也不差,但到要接触人物本身的地方就戛然而止,甚至不惜放弃对人的描写”,“他们尽可能地使用‘没有个性的’、‘中性的’词汇。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忠实地把世界的形象呈现在人们眼前,才能探索深刻的现实和事物的真正秘密”。“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是格里耶、纳塔丽·萨罗特和米歇尔·比托尔,这一派是“二战”后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上世纪60年代后期影响遍及欧美。

    被誉为中国“一代文学青年的指路明灯”的格里耶,有过名言:“20世纪是不稳定的,浮动的,不可捉摸的,外部世界与人的内心都像是迷宫。我不理解这个世界,所以我写作。”

    格里耶1922年生于法国西部重要港口城市布勒斯特,青年时代求学于巴黎农艺学院,1951年在从法属非洲殖民地回国途中开始构思和创作成名作《橡皮》,并于1953年发表,被评论界看作“物本主义”小说的发端。次年发表的《窥视者》赢得1955年度“批评家奖”,使格里耶声名大振。

    1957年,格里耶发表“新小说”特征更为明显的第三部作品《嫉妒》。其后,他在巴黎午夜出版社任文学顾问,同时从事写作和电影摄制。其电影小说《去年在马里安巴》(1961年)由法国新浪潮电影著名导演阿兰·雷奈拍成电影,获同年威尼斯电影节大奖。

    格里耶认为电影艺术比小说更适于客观地记录事物的世界,因此从上世纪60年代起创作并导演《欧洲快车》、《撒谎的人》、《欲念浮动》、《使人疯狂的噪音》等,1963年独立摄制的《不朽的女人》获路易·德吕克电影奖。

    巧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兼法语系主任袁筱一博士刚在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文字·传奇:法国现代经典作家与作品》,用了一章对格里耶和《橡皮》进行分析和评述,认为他“一边定义自己一边写作,一边构建他的文学主张,一边将之完全实践在自己所控制的小说领域”,是“零度写作的典范”和“走出虚假主体的‘新’小说家”。


相关文章:
   《忆总理》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
   千龙网“冬日阳光”向延安老区捐赠图书
   王丽萍:国内编剧水准有待提高
   迟子建温情挖掘心灵之光
   梁晓声与生活有点“隔”
   两大出版巨头进军网络阅读

更多评论
昵称: 邮箱: 验证:
主题:
内容:

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
但只有若干个一滴水,
才能汇成一股涓涓细流,
给干渴的人送去一丝湿润;

一根纱虽然微不足道,
但只有若干个一根纱,
才能织成一片布,
给身处寒冷的人送去一份温暖;

一粒米虽然微不足道,
但只有若干个一粒米,
才能煮成一碗薄粥,
给饱受饥饿的人增加一些能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新方舟简介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05140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