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也许不少人还记得几年前在成都市老城区的一条小街上(成都仁厚街41号附2号)那间灰褐色的小书店。这家以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名字命名的文学书店于1994年初开办,迅速成为成都的一道风景线,很多外地人都知道成都这家书店。随着时间的推移,卡夫卡书店已经消失,却给成都文化人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轰动一时的文学书店卡夫卡关闭至今已经9年时间,书店女主人、著名诗人唐丹鸿也神秘地从公众视野中消失。近日,一个名为“卡夫卡诗歌书店”的网络书店在网上红火一时,“神秘唐丹鸿借助网络复活卡夫卡书店”的消息不胫而走。卡夫卡网络书店真的是她的复出之作吗?
“卡夫卡”关闭后,诗人唐丹鸿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如今的唐丹鸿过着怎样的生活?经过多方联系,记者终于独家采访到远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唐丹鸿,揭开了这位消失9年的女诗人的神秘面纱。
探访旧址:“卡夫卡”已成订奶门市部
1994年初,唐丹鸿在成都仁厚街41号附2号开办了成都第一家纯学术书店和文化沙龙——卡夫卡书店。开业没多久,就因为店内的人文书籍和文化活动名噪一时,成为了成都当时的文化符号之一。但是书店经营5年之后,却终因经营不善而被迫关闭。随着书店的关门,诗人唐丹鸿也消失了。当年“卡夫卡”的忠实读者李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书店关了,但是他们这些粉丝还经常跑去书店的旧址“凭吊”。他透露,前几年书店的门面还维持着原状,书店那个“K”和“乌鸦”的标志还在,歪斜的卡夫卡像也还在,门前是一块谁也搬不动的千年老树根,旁边是一桌打麻将的老人。
事隔9年,如今的“卡夫卡”旧址又是怎样一番模样呢?3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当年卡夫卡书店所在的仁厚街。这是一条在成都司空见惯的小街,41号附2号是一个很小的门面,卷帘门紧闭着,门的上方挂着一个奶制品的广告牌——它已经成为了附近居民的订奶点。记者采访一位路过的老大爷,他说自己依稀记得当年这里是一个书店,“书店关了好久,还总有人来问,书店搬到哪里去了”。
深情回忆:我是这样关闭书店的
经过多方联系,记者3月3日下午终于联系上远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唐丹鸿。电话里,唐丹鸿的声音轻而脆,当记者将“卡夫卡”旧址的图片发给远在特拉维夫的唐丹鸿时,唐丹鸿告诉记者,她一直很感激租给她房子的那个人,“我印象中,他好像姓万,我叫他小万,没准现在他已经变成老万了”。书店经营到后期,唐丹鸿无法支付正常的开销,整整两年她都没有交过房租。书店关门的那天下午,小万来到书店,他有些抱歉地跟唐丹鸿商量:“你要不还是把书店关了吧,这么久没交房租了,我实在不能再租给你了。”唐丹鸿问:“那我拖欠的房租怎么办?”房东说就用这些书抵押了吧,这些书的价钱够房租了吗?唐丹鸿说够的,然后她就立马收拾了自己的私人物品离开了。唐丹鸿告诉记者,那一天是1999年的初春,“那天的阳光很好,我从书店出来,开车去办事,觉得看到的是晚霞红云,天空特别美,我自己也觉得很轻松,好像终于不再开这个书店了,对我是一个好的开始……”
远走他乡:在以色列相夫教女
关闭“卡夫卡”,唐丹鸿消失了。3月3日,唐丹鸿在MSN上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了自己离开“卡夫卡”的经历:“后来去拍纪录片,常跑藏区。2001年离婚,也离开了一手创建的纪录片公司,成了独立制作人,再后来遇到了我先生,2005年底来了以色列。”唐丹鸿的丈夫名叫大卫,是一位到中国学中医的以色列人。“大卫到中国学中医几年,离家时光棍一条,回来时带了一个揣了崽的中国老婆,三朋四友都来家拜访,问这问那。”
朋友将唐丹鸿远嫁以色列的行为称为冒险,但是唐丹鸿却平静地表示,动荡的局势并没有影响到她的生活,只有间或从头顶飞过的空军直升机组提示着些许战争的意味。而她身边的其他人,对此似乎已习以为常,话题与战争无关,该怎么生活还怎么生活。
作为一个不到两岁孩子的母亲,唐丹鸿在以色列的日子过得十分忙碌。随着女儿年岁渐长,唐丹鸿也开始出外工作,在特拉维夫大学教授中文。唐丹鸿告诉记者,她会经常和女儿说中文,而爷爷奶奶和孙女讲英文,女儿在幼儿园老师又教她说希伯来语。为了让女儿不忘记自己的中国根,去年夏天,唐丹鸿曾带着女儿回成都休假。
紧急辟谣:网络“卡夫卡”不是我的
近日,一个名为“卡夫卡诗歌书店”的网络书店在网络上悄然走红,书店销售的全是“小众”的诗歌书籍,不少读者在论坛上留言称,这个网络书店就是唐丹鸿一手创办的。记者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网络上走红的 “卡夫卡书店”,唐丹鸿闻言连声称“这个书店不是我的”。唐丹鸿表示,自己知道这个书店的存在,“最早是一个日本朋友告诉我的,她也以为这个书店是我开的,因此我希望借家乡的报纸澄清一下,这个书店不是我开的”。唐丹鸿还透露,开办网络书店的是当年“卡夫卡”的一个热心顾客,“他也是一位诗人,也许大家都怀念在卡夫卡书店度过的那段时光,因此才把网店取了卡夫卡的名字”。身在国外,唐丹鸿坚持用中文写作,当记者问她是否想过重新开办“卡夫卡”书店时,唐丹鸿表示,这只能等机缘的到来。(华西都市报 胡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