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读者》航空版 关于《读者》 订购《读者》 早期文章 在线投稿 来稿选登 广告刊登
论  坛 时代快讯 出版消息 文化动态 健康生活 音  乐 中文教育 读者心声
看 世 界 艺术欣赏 茶  学 饮食文化 关  注 名言警句 幽  默 范子登专栏
日行一善
真善美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关  注日行一善
67岁老人两年照顾30多个娃
来源:春城晚报    时间:2008/4/28    阅读:3977次

    老人说自己年纪大了精力不足,希望更多人来关爱这些孩子

    

    “流浪儿童更需要家的温暖”   马 冲  摄

    昆明福海乡五家堆村有个叫做“家舍”的地方,从2006年起,这里先后住过30多个娃娃,他们中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是孤儿、有的是流浪儿,照顾生活,帮助学习,这里是贫困孩子们温暖的家。

    孩子们来来走走,不变的是一位一直守望着他们的老人——67岁的赵文彬老师……

    心愿  帮助贫困孩子

    今年67岁的赵文彬女士是山东济南人,20岁时随丈夫远渡英国,在一个叫Ascot的小镇上生活了几十年。从事护士工作的她,一直很喜欢孩子。20岁时,赵文彬头一次接触到贫困儿童,从那时起,她就下决心要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2002年赵文彬从英国回来后,就一直惦记着要为社会、为贫困儿童做些什么。经人介绍,她从香港来到西双版纳,着手开办孤儿学校,收留了十几个孤儿,但因种种原因,最终失败了。灰心的她,来到昆明,正准备回香港之际,一位朋友告诉她,昆明有个组织一直致力于帮助照顾贫困儿童,希望她加入。随后,她开始接触、了解并帮助一些流浪儿童、孤儿和留守儿童。

    坚持  做到做不动为止

    从2006年起,赵文彬开始自己出钱租房子、请工人,提供孩子们吃住,帮助他们学习。到现在,来来走走的受助孩子已经有30多个。一些孩子流浪惯了,不喜欢被管束,待不了两三个月就又回到大街上了,赵文彬从来不强求他们留下,只要他愿意再回来,她都尽力帮助。据她说,为帮助这些孩子,每年要花费六七万元,开始是靠自己的积蓄和家人的支持,近两年,身边一些有爱心的朋友受其感染,也纷纷出资帮助她,这为她减轻了负担。目前在“家舍”的有8个孩子,都在附近的恩霖学校念书。谈到她会做到什么时候,赵文彬坚定地说,帮助贫困孩子一直是她的心愿,她会一直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

    希望   多些人来帮忙

    据赵文彬介绍,目前在“家舍”帮忙的3名工人,一个负责卫生、一个给孩子做饭、一个给孩子辅导功课,他们都只有少许酬劳,基本上属于义务的。说到孩子的功课,赵文彬说,自己年纪大了,精力不足,希望社会上有更多人来关爱这些孩子,辅导他们功课。

    孩子  我更喜欢在这里

    晶晶(化名)是个活泼的16岁女孩,是5年级的学生,记者在“家舍”看到她时,她正在教比她小的宁宁(化名)做作业。晶晶说,爸爸身患残疾,没有工作,每月只有200元的低保,平时靠妈妈卖菜来维持日常开支。去年9月,妈妈把她送到“家舍”来,到现在已经半年多了,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之前一直没有在正规学校上过学,来到这里后,就在航运码头旁的恩霖学校念书,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她学习很认真,也喜欢待在“家舍”。当记者问到她会不会想家时,她说,会惦记妈妈,但更喜欢和伙伴们待在“家舍”里。

    家长  对赵老师一百个放心

    去年,珍珍(化名)妈妈汉玉英通过朋友介绍把珍珍送来赵老师这里,由于以前没有上学,现在16岁的珍珍才上小学6年级。汉玉英希望孩子继续念书,长长知识。“我一个字也认不得,不希望孩子也这样!”汉玉英说,她没文化,也没工作,家里有3个孩子,只靠她捡破烂维持生计,现在把珍珍送到赵老师这里,为她减轻了不少压力。“我对赵老师百分之一百的放心!”说起赵老师,汉玉英有说不完的感激。

         宋金艳  (春城晚报)


相关文章:
   怒江上首座“爱心桥”昨竣工
   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消除贫困 参与月捐”活动
   成全善良
   66岁张大妈:“能给孩子一点帮助,我很欣慰”
   “周末爱心同盟”出发啦 60余颗爱心情暖山区小学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 中国爱心行动简介

更多评论
昵称: 邮箱: 验证:
主题:
内容:

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
但只有若干个一滴水,
才能汇成一股涓涓细流,
给干渴的人送去一丝湿润;

一根纱虽然微不足道,
但只有若干个一根纱,
才能织成一片布,
给身处寒冷的人送去一份温暖;

一粒米虽然微不足道,
但只有若干个一粒米,
才能煮成一碗薄粥,
给饱受饥饿的人增加一些能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新方舟简介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05140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