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读者》航空版 关于《读者》 订购《读者》 早期文章 在线投稿 来稿选登 广告刊登
论  坛 时代快讯 出版消息 文化动态 健康生活 音  乐 中文教育 读者心声
看 世 界 艺术欣赏 茶  学 饮食文化 关  注 名言警句 幽  默 范子登专栏
日行一善
真善美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
六十年,那些改变中国潮流的歌声
来源:腾讯音乐    时间:2009/9/3    阅读:1452次

转眼间,新中国就将迎来建国六十年的华诞。而近在最眼前的,则又是曾轶可“绵羊音”在这一年引起的业内业外大争论、争斗、争执甚至争吵。这实际上也远非中国流行音乐第一次因为某种不同的唱法和不同的演绎引起争议。毕竟新中国成立的这六十年,也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巨大的六十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巨变,势必也影响到了审美观念在一次又一次历史环境的变化中,通过碰撞、交融等过程不断变迁。

而流行音乐又因为其市民音乐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缩影,于不同的审美情趣中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潮流、时尚和意识。因此每一次文化与观念的交替,也总会在以阵痛的方式,体现在流行音乐的阵营。事过境迁,回首风云,当年的恩怨情仇早已过眼云烟,而一个又一个曾经被认为大逆不道、离经叛道的弄潮儿,也早已经荣归名誉殿堂,接受同时代及无数后一辈歌迷的膜拜。但曾经的文化碰撞却不应该被遗忘,曾经的百家争鸣也不应该被遗忘,虽然那些曾经的风云人物,如今有得已经作古,有的已经淡出江湖,但正是他们用改变世界的声音,在历史风云的变迁中起到了先锋的作用,因此记住他(她)们的曾经,也等于记住了历史。

六十年,那些改变中国流行乐的声音

1、 李谷一李谷一所有音乐专辑,代表作《乡恋》

 

  新中国的声乐标准,最早在延安鲁艺时,就已经确定了基本的方向,那就是以北方民歌为基本体系,并融合了西方古典音乐创作模式的民族美声唱法。而这种唱法,也从郭兰英开始,在新中国长达六十年的过程中,无论潮流如何变幻,一直处于最主流的中心位置,无论是后来的胡松华、胡宝善,还是蒋大为、李双江,以及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彭丽媛和宋祖英,都是对这种体系的最好继承和代表。

  由于在整个七十年代之前,这种唱法不仅为主流代表,甚至还为中国声乐的唯一代表,再加上国门遭到西方各国的封锁,以及当时文化艺术服务于政治的历史环境,也让这种唱法很快成为一种权威,几乎被等同于政治成份的高度。而随着文革的结束,思想的解禁,改革开放的开始,这种单一的权威模式,很快就受到了一种更新音乐理念的冲击,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李谷一,而她倍受争议的代表作品,则就是《乡恋》。

  《乡恋》被称为中国第一首“气声唱法”作品。但准确来讲,李谷一演唱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和《妹妹找哥泪花流》才是真正的“气声唱法”。而《乡恋》的演绎手法,可以称之为“半声唱法”或“轻声唱法”。“半声唱法”属于传统意大利美声唱法中的一种,是以声带主动闭合来体现声乐发声与唱歌训练的一种理念。再加上除了“半声唱法”外,李谷一在演唱《乡恋》的过程中,还融入了一些邓丽君的甜美唱腔,因此很快遭到了官方的禁令。因为在那个又红又专遗风尚存的时代,李谷一演唱技巧中的西方成份,很容易就让人将其和腐朽堕落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联系到一起。而习惯了用音乐来革命、爱国和名志的传统,也让当时的文化权威,无法接受这种可以销魂化骨的靡靡之间唱腔。

  1983年,随着李谷一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此曲,《乡恋》也终于正式被官方解禁。而在这首歌曲很快传遍大江南北的反应之下,也同时预示了当时中国人民更想从音乐之中找到慰藉的审美意愿。李谷一也由此成为改革开放在声乐上的一种标志。


相关文章:
   滔滔千里心 两岸三地群星携手送爱宝岛(组图)
   台风“莫拉克”引发福建长乐海堤塌陷
   周六福被检不合格上黑榜 被检品或为贴牌货
   文化部将采用技术手段打击假唱现象 加强监管
   金庸被聘为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人鬼情未了》主演帕特里克去世 终年57岁

更多评论
昵称: 邮箱: 验证:
主题:
内容:

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
但只有若干个一滴水,
才能汇成一股涓涓细流,
给干渴的人送去一丝湿润;

一根纱虽然微不足道,
但只有若干个一根纱,
才能织成一片布,
给身处寒冷的人送去一份温暖;

一粒米虽然微不足道,
但只有若干个一粒米,
才能煮成一碗薄粥,
给饱受饥饿的人增加一些能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新方舟简介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05140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