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部长蔡武回答网友关心问题(之三) |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时间:2012/4/22
阅读:3130次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由于遗产本身的脆弱性,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文化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新的情况与问题。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实现良好开局的情况下,下一阶段,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由起步阶段的基础性工作转向深入进行科学保护的发展阶段。 一是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颁布实施,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下一步,将研究制定各项配套法规,积极推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建设,加强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的法规培训,强化依法行政、依法保护的观念。 二是加强项目保护与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是保护工作的基础措施。目前,我国公布了三批1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各省、市、县名录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中。下一步,将加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加强对不同类别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工作的指导,实施项目的动态管理,落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退出机制”。 三是建立健全传承机制,加大对代表性传承人、学艺者的培养和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依托于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等为表现手段,以口传心授为延续方式,是一种“活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由人去延续,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绵延不绝的核心。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始终面临着传承难的困境,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已命名的1488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已去世100余名,“人亡艺绝”“人走歌息”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文化部已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程列入《文化部“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将于2012年内正式启动。抢救性记录将采用录音、录像、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真实、系统地记录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传统技艺流程、代表剧(节)目、仪式规程等全面的信息。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扶持计划已经纳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在未来10年内,将进一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力度。 四是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是近年来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规律所提出的一种科学的保护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生产、利用,不仅可以有效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生机和活力,也将有力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为推动生产性保护,2011年,文化部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命名公布了第一批共4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传承人、企业、单位及相关领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认识和探索。2012年,《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出台,加强了对生产性保护的规范与指导。下一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积极沟通,争取生产性保护在税收、融资、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开展生产性保护创造有利条件。 五是继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单项的项目保护提升到与其依存的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是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保护方式,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自2007年文化部启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以来,目前已相继设立了1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浙江、山东、云南、广西等省(区)也开展了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实践探索工作。下一步,文化部将继续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研究解决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建设经验。 六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和与各民族传统民俗节庆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现与节日主题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各地将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在大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建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教育基地;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乡村,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命名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充分利用国际平台举办巡展活动,使我国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与合作,认真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为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网友“momie”:我今年过年看了“欢乐春节”节目,感觉非常不错,我喜欢倪萍、杨澜和郎朗的表现,尤其看到外国人对于我们节目的喜爱,自己也觉得挺自豪的,不知道以后是否能看到更多这样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节目和活动? 蔡武:海外“欢乐春节”活动是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关怀下由文化部牵头,由中央多部门、全国各省区市和各驻外使领馆共同支持、参与,以春节为载体,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目的的一项重大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活动。 海外“欢乐春节”活动自2010年统一命名以来,已成功在全球举办3届,共在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个城市举办, 吸引了各国政要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参与,引起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报道,使春节文化在海外深入人心,成功推动了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欢乐春节”活动现已成为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的桥梁。 为进一步将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做强做优做久,文化部将继续加强统筹协调,深入挖掘春节所包含的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在今后活动中进一步展示春节所包含的“喜庆、亲情、团圆、祈福”及家庭与社会和谐互动、“天人合一”、“万象更新”等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将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及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介绍给全世界,与世界各民族的不同思想文化进行交流与交融,努力营造“春节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的氛围,积极推动春节的国际化。在活动的实施方面将综合利用演艺、视觉艺术、学术交流与研讨等传统形式以及动漫、网游、移动媒体、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内容和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传播与交流。我们还将鼓励民间机构与企业以商业运作方式参与“欢乐春节”活动,鼓励中国企业以春节文化为主题,积极开发新媒体、创意设计、时尚、餐饮和中医药等方面的产品,以便深入国外公众日常生活,积极培育中华文化产品的消费群体。同时,还将继续邀请国内外知名人士担任“欢乐春节”的形象代言人,协助在全球推广“欢乐春节”品牌和春节文化。 今后的“欢乐春节”全球活动将会更加丰富多彩,并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亮丽的品牌。 网友:文化外交是开展对外友好往来的软手段,世界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文化外交的手段进行国际交往。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文化外交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请问文化部在文化外交上都做了哪些突出的工作?未来一段时间文化部还计划用哪些项目内容扩大文化外交? 蔡武:近年来,文化部紧密配合国家内政外交大局,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和民间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大政府各部门、中央和地方、国内与国外、政府和民间的统筹协调机制建设,积极运用中外文化双边和多边交流合作机制,不断创新文化外交的方法和手段,全力推动新时期对外文化工作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方向快速发展。一是履行政府职责,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与力量,通过签署文化交流合作协定年度执行计划,举办政府主导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或项目,在双边和多边政府合作机制框架下建立各种人文交流机制等多种方式,发挥政府主渠道作用,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化发展,打造对外文化交流主平台。二是充分发挥民间积极性,广泛调动社会、民间、企业和个人参与对外文化交流,鼓励和支持各类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和项目,壮大交流主体,丰富交流形式,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文化内涵和文化活力,官民并举,以文促政。三是积极发挥驻外文化机构前沿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和借助当地资源开展各类自办文化活动,更加便捷和有效地宣传和介绍中华文化。四是通过在各国举办“欢乐春节”“文化年”“文化节”“文化周”等文化交流活动,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五是通过举办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晤、上合组织会议等国际多边及区域性多边活动,促进不同思想文化对话,加强文化外交的思想沟通功能。 2012年,文化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新时期对外文化工作新任务,从文化外交方面做好几项重点工作。一要继续实施双边文化交流与合作年度执行计划,巩固和发展双边人文交流机制以及与欧盟、中非论坛、中阿论坛、上合组织、东盟10+3等区域性组织的文化合作机制。二要认真办好各项重大文化交流活动。重点办好2012年“欢乐春节”以及在欧盟和德、澳、土、日、韩等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节)”。认真组织好伦敦奥运会“北京文化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国之夜”开幕演出、2012“非洲文化聚焦”、“中国文化走进拉美”、第十二届“相约北京”、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重点文化活动。三要广泛开展思想文化交流,深化交流的文化思想内涵,统筹组织中欧文化对话年、中美文化论坛等高层次思想与文化对话。 网友“小小BANBAN”: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文化产业是否符合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是一个被广泛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比如在电影产业、电视领域、文艺创作等方面,中国的文化产业相对于发达国家落后。请问文化部在这种形势下计划如何推进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使中国的文化出口能与国家的战略发展相符合? 蔡武: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工作机遇良好,前景广阔,责任重大,优势突出。但同时客观地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尚属起步期,规模不大,经验不足,相关政策法律体系有待成熟完善,对外文化贸易工作任重道远。 “十二五”期间,文化部明确了坚持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并重的方针,从“政策扶持、信息服务、平台搭建、渠道疏通、人才培训”等方面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一是充分利用政府对外交流的渠道,根据国际市场的不同特点,分业态、分层次、分区域地为文化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务、市场细分服务;二是积极协助搭建推动文化贸易的平台,搭建政府间文化产业对话与合作平台,利用政府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文化产业的合作,组织各领域的文化企业参与重点国际展会,协助国内重要的展会加强国际化运营的水平;三是加强国际营销渠道的建设,利用政府在境外设立的文化处、文化中心等渠道,协助文化企业搭建合适的营销渠道,寻找合作对象,采取多种措施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通过通畅的输出渠道,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四是在人才培训方面支持培养外向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同时积极协助引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我们希望通过上述政策和措施支持企业加强自身的力量,输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拓宽中国文化产品在海外的市场。 (本报记者 卢毅然 屈 菡 整理) 相关链接 “我有问题问文化部长”走过三年 在文化部领导和部办公厅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文化报社与中国文化传媒网从2009年全国两会开始,每年在两会期间与其他新闻网站合作,推出“我有问题问文化部长”栏目和相关采访报道活动,3年来收到良好效果,吸引了广大读者和网友的积极参与。活动通过网站栏目留言方式向读者和网友征集对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问题和建议,由《中国文化报》摘要设专栏发表,并集中读者和网友关心的问题由报社记者对部领导进行专门采访、集中解答,在文化发展繁荣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当下,为读者和网友提供了一个建言献策、答疑解惑的媒介平台,也构建了一条关心文化发展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与政府文化部门领导沟通交流的“绿色通道”。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文化传媒网与中国网络电视台、腾讯网合作,在各自“两会”专题里设置了“我有问题问文化部长”栏目,《中国文化报》也推出了“我有问题问文化部长”问题摘编专栏报道,进一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短短十来天时间内,中国文化传媒网在首页醒目位置推出的栏目吸引了数百位网友关注并留言。中国网络电视台在CNTV两会专题、CNTV首页、文化台、科教台、产经台、动画片台等10余个频道及栏目首页进行了重点推荐,截至两会闭幕,该活动总访问量突破33万次,网友留言百余条。腾讯网在新闻频道首页及腾讯网两会专题页面首页进行了重点推荐,截至两会闭幕,该活动总访问量达98万余次,网友留言150余条。 |
更多评论
(Trusiog@cmaill.xyz): In one aspect, a drug spraying device disclosed herein enables the cleansing of the integumentally perturbed skin and administration of one or more drugs with one single device what does propecia do CYP2C8, CYP2C9, and CYP2J2 are overexpressed in three prostate carcinoma cell lines PC3, DU 145, and LNCaP and contribute to the metastatic capacity invasion and migration of these cell types 152023/8/19 18:16:35 |
(Trusiog@cmaill.xyz): Misconception 1 I m headed for peri and menopause, I can t have estrogen dominance since my estrogen levels are dropping aclepsa buy propecia2023/7/17 9:10:3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