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视线中沉寂多时的“好人”温德军,在今年做起了生意来,目的是想把他的慈善事业“做大”。但在店面开业仅一个月后,却被列为拆迁范围之内。老温没有抱怨,日前他又开起了第二家店。
老温说,“三年大变样”对石家庄来说是个发展的机遇。对因规划拆迁而无经济收入的市民进行二次创业,政府还制定了相关的免税或贴息的政策,这对个人来说,同样也是个难得的机遇。城市在变,城市里的人也在变。
经过了拆迁带来的冲击,“好人”老温的慈善创业之梦并未放弃。
【事件】
小店开张,众多“有身份”的人捧场
7月18日上午,老温早早从桥东的家里出来,骑车去位于桥西东简良的新店面里去忙生意。一路上,老温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像这么忙碌的日子,老温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星期了。自从7月13日上午,他在东简良东鑫酒业市场内的新店面开张后,每天他都要骑车穿越大半个城市。
店面开业那天,鞭炮声震耳欲聋。老温笑得很开心,新店面的开业,让他看到了希望。 “我要挣更多的钱。只有那样,我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那天开业典礼到场的嘉宾当中,不乏一些“重量级人物”。有“希望将军”赵渭忠、2006年度感动省城十大人物之一的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惠周、以及新华区就业局的等有关领导。此外,还有多位感动省城十大人物也来“助阵”。
很多嘉宾用最朴实的语言,给老温和他的“事业”以充分的肯定:之所以参加开业典礼,冲的就是温德军这个名字,冲的温德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好人,冲的是他挣钱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人,冲的是以大局为重,积极配合“三年大变样”工作的开展,在众多拆迁商户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面对拆迁,“我的工作就不用做了”
其实,这是半年之内,温德军第二次开店做生意了。早在今年春天,老温的第一个店营业一个月后便草草收场。因为他租来的门脸房,被列在拆违之内。“装修店面花了三万多元呢,那是我想办法凑起来的。”然而,当有关人员在为温德军做拆迁工作时,温德军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我的工作就不用做了。我身上有着那么多的荣誉,都是社会给的,在拆迁户中,我没有理由不带头。”
温德军,2005年度感动省城十大人物之一,并入围200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提名;2004—2006年度石家庄市劳动模范;2007年度石家庄市志愿者行动十大杰出人物;2008年度石家庄市“优秀共产党员”。然而,温德军说他从来都认为自己只是一个热心肠的普通人,同时是个“缺钱”的普通人。
其实,当看着自己刚装修的服装店门脸被拆除时,老温心里比其他拆迁户更难受:“生意还没怎么做,就损失了三万多块钱,心疼是在所难免的。其实,和我一起搭伙做生意的,是一个刚毕业一年的大学生。第一次开店,人家也投入了一万多块钱呢。我自己根本没有存款,剩下的钱也是想办法凑的。人家找咱图的啥,就是为了开店挣钱做慈善呗。”
“话说回来,三年大变样是件大好事,是关系到石家庄所有市民的大好事。我个人的利益与城市的利益相比,当然是微不足道的。其实,也怪我当时并不了解政策,太草率地租下门脸,怨不得别人。”老温承认,说服自己也有个过程,唯一觉得对不起的是店里的年轻人:“十来个年轻人中,大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投奔我来了,一是希望能和我一起做出点事业来,二是希望能和我一起把慈善事业做大。”
再次开店,“希望将军”慷慨解囊
就这样,接到门脸即将被拆除的通知后,温德军又开始四处寻找新的门脸。最终,在东简良的东鑫酒业市场内找到了一个新的铺面。
门脸的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那就是二次创业的启动资金还没有着落。
相对于自身的家境来说,老温在帮助他人时的慷慨是出了名的。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也正值老温刚刚因门脸拆迁遭受损失的时候。但老温依然慷慨地拿出了3000元钱,表达了一位河北人民对灾区群众的关怀。不仅如此,他还和自己店里的员工当起慈善机构志愿者,在省会街头进行募捐。“看到灾区人民的家园都毁了,比起他们来,咱的日子还是要好过一些,有多大力出多大力吧。”
实际上,3000元钱对于老温来说,已经是一笔巨资了。最近几年,老温没有固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到处给人打工养家,给公司看大门、做物业员,干过很多工作。闲来无事,他每次上街都捡回一些废旧报纸、纸箱和饮料瓶,把只有8平方米的地下室填得满满的。
“跟我一起干的年轻人们都说,四川遭受了震灾,宁可不要工资了,也要为他们捐些钱。这让我更下定决心,把生意做起来,不能让年轻人们失望。但二次创业的启动资金,一时间也确实愁坏了我。”老温说。
就在这时,一位同样是投身于慈善事业、同样被评为感动省城人物的热心人,在得知老温的境况后慷慨解囊,借给了老温5万元。他就是“希望将军”赵渭忠。为此,老温心存感动且对未来充满信心:“赵将军对我说,希望我的生意能做得红红火火,只有那样才能帮助更多的人。赵将军还说,希望我以后能和他一起合作,把慈善事业做得更大。”
现在,老温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尽快把自己的酒类批发生意做起来。他说,能“造血”才能“输血”,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慈善事业”做得大点、再大点。
【慷慨老温】
一个缺钱人的慷慨人生
2005年,温德军被评选为该年度十大感动省城人物之一,2006年度入围感动中国人物提名。尽管好人老温的事迹,曾频繁地被媒体报道,但他二次创业的“新故事”还是感染了身边的好多人。
慷慨助人却家境贫寒
从1987年开始到2002年,温德军一直做小生意,手里有一些钱。就是在那时,他养成了在帮助他人时“大手大脚”的习惯。但2002年,他在南三条曾经用来做生意的店面,因市政规划而被拆迁。从那以后,老温失去了固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近几年中,温德军资助他人的钱,很多是他在大马路上拾废品卖来的钱。
但收入的减少并未阻挡老温帮贫救困的行动,其中,被帮扶的人感受到的是温暖,温德军收获的是感动与快乐。非典时期,他抛开个人安危,为17名孤寡老人送药、买菜;近三十年来,他坚持每年给平山县大吾乡西沿兴村的一位孤寡老人寄送生活费,数额多达上万元;他还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本市孤寡老人底恩华,直到老人过世;如今,他依然照顾着几位经济条件较差的老人,一个人包了十几个老人的理发工作。曾经有三位孤寡老人患病没钱就医。得知情况后,温德军让妻子告诉老人们,不够的钱拿回来找老温报销,结果当老人把就医清单交给温德军时,老温和妻子也慌了,医药费高达三万元。温德军硬着头皮去亲戚家借来钱为老人们报销了医药费。为此,家里也背上了一笔“莫名其妙的债务”。”
做生意
为的是能继续做好事
年近六旬本该颐养天年,而老温却重新经商。老温说,原因只有一条:确实缺钱了,没有钱,他的慈善事业难以继续下去:“我要没钱了,怎么还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呢?”老温很真诚。他说,社会已经给了他各种名誉,如果他的慈善事业不能坚持的话,会让他心里不安;看到那些急需要帮助的人,而自己却爱莫能助的时候,心里会更不安。
2005年,温德军被评选为感动省城十大人物后,一位电视台记者采访他,得知他很多资助别人的钱都是捡废品所得后,当即表示次日到家中拍镜头。一听说要上电视,温德军着慌了,回到家中把地下室的废品全部卖干净了。电视台记者来到后,温德军是这样解释的:我们家唯一一个儿子还没对象呢,要让人家知道我捡破烂,不太好。
“生意如果能做大了,我就能安排更多的下岗职工和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就业,也就有能力资助更多的贫困家庭了。”老温的话里充满了希望。
【获奖评语】
温德军做好事40年,从16岁念书时,温德军就开始不断地做好事,他曾经从河里救起两名落水儿童;在跑车的时候救起路边待产孕妇;1983年,他将拾到的500元现金如数交公;非典时期,他抛开个人安危,为17名孤寡老人送药、买菜;26年来,他坚持每年给平山县大吾乡西沿兴村的一位孤寡老人寄送生活费,数额多达上万元;他还14年如一日地照顾本市孤寡老人底恩华,直到老人过世;如今,他依然照顾着几位经济条件较差的老人,一个人包了十几个老人的理发工作,每天只要有空,他就穿梭于这些老人家中。温德军连续15年,每到学雷锋日这一天,都会把自制的宣传展牌摆到大街上,弘扬雷锋精神,倡导助人为乐。
——摘自温德军荣获2005年度感动省城十大人物评语
【善变老温】
“三年后,看我的!”
城市在变,人也在变。
多少年来,温德军也一直在变:变得越来越热衷于慈善事业,越来越离不开慈善事业。
年轻时,他曾是一国营长途车上的乘务员。1986年,他所在单位三名稽查人员指证他贪污了一元钱票款,并对他做出罚款和调离乘务员岗位的处分。 虽然在2004年,单位作出了“免除处分”的意见,但老温做好事的脚步却停不下来了。因为这件事被温德军认为是莫大的冤枉,并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心结。他要用一生坚持的慈善事业,去证明自己的清白。
失去工作第二年,老温开始做起了小生意,变得更爱帮助人,且异常慷慨大方。
2002年,他在南三条经营的生意因拆迁而停止,他变成了一个没有固定工作和固定经济来源的人。
2006年,温德军加入南三条个体商户工会联合会,带动个体商户参与慈善事业。在100多名会员中,唯独温德军靠四处打工挣钱。
如今,好人老温又变了,再次变回了一个个体经营者。
岁月轮回,好人老温的人生角色不断变化。而不变的信念却只有一条:那就是要帮助比他贫困的人。
每天上午,好人老温会骑着自行车,从桥东一直骑到桥西东简良市场上的门市。面对未来,老温很乐观:“城市三年大变样,我也争取来个三年大变样,把慈善事业进行得更大,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三年后,看我的!”
(燕赵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