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早上八九点的太阳,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也是邮坛未来的希望所在。然而,由于许多现实的客观原因,青少年往往被时下时尚的数码、网络和社会上五花八门的东西所吸引,而不知“集邮”为何物。集邮界现在就是一批铁杆老邮迷搞来搞去。而人总是要死的,不可能因爱集邮而不死,一旦这些老铁杆见了“上帝”,谁来接这个班呢?
这并非危言耸听。台湾著名集邮家怡峰先生多次呼吁,培养青少年集邮接班人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他提出:“年年有‘世界邮展’,各国均争相举办,就像亚运、奥运一样,何等的神圣荣耀……但近些年由于邮票发行政策不当,加上‘炒邮’歪风,以致集邮风气低迷,失去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是邮坛的一大隐患。”FIP主席约瑟夫·沃尔说:“现在集邮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后继无人,不能说是现代网络、数码世界的缤纷多彩抢走了潜在的青少年集邮爱好者,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没有对青少年集邮投入足够的资源、精力和热情。”
但可喜的是,厦门大学教授郑启五先生设坛传邮,在厦门大学和他的母校双十中学开设集邮课,激发青少年对集邮的热爱之情;湖南省常德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肖英明写了不少童真童趣且邮味十足的“集邮儿歌”,对激发青少年集邮兴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德高望重的老集邮家郭润康先生每年给青少年集邮爱好者回信数以千计,赠送给青少年的邮品、邮书、邮刊、邮报无法统计。如此等等,均充分说明这些集邮前辈感到培养、关心青少年集邮爱好者是何等的重要!那么,我们每一个集邮爱好者就应该好好向这些集邮前辈学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自己身边培养一两个青少年集邮爱好者,与他们交朋友,结成对,青少年集邮队伍肯定会就此逐渐壮大起来。
除此之外,专业集邮报刊应努力办好青少年集邮专栏,各级邮协的青少年工作委员会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千万不能形同虚设。集邮界要从上到下,从官方到民间,从个人到集体,都要真心、真正、真诚地关心和培养青少年集邮接班人,这才是真正的当务之急,刻不容缓!肖高健(湖南慈利)
为让集邮文化薪火相传,笔者认为,有两件事情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实践。
一是树立集邮的新理念。回顾集邮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把集邮文化概括为三个层面或曰三个境界。其一,邮政层面。传统集邮主要是围绕邮票和邮政本身进行收集和研究,比如邮票的设计、印刷、发行、使用等,重点体现一个邮政性。其二,知识层面。人们在集邮活动中发现了邮票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专题集邮应运而生,蓬勃发展,题材越来越扩展和深化、邮品越来越拓宽而丰富、编制越来越精美而规范。但是专题集邮常因为要适应邮展的需要而削足适履,容易变成一种仅仅是资料的收集和展现,它虽突出了集邮的知识性,却缺少了生动性。其三,文化层面。这是当代集邮的一个发展方向。人们从邮票中除发现其知识性以外,还发掘出更多的文化内涵或文化因素。制作邮集时也不看重或不满足于资料性,而是要展现多样性的文化,邮集语言由此也有了更多的叙述性和抒情性。笔者将这样的集邮称为“个性集邮”,如开放集邮、节约集邮、快乐集邮。我们向青少年宣传集邮,需要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新集邮理念——传统集邮、专题集邮需要继承、发展,但个性集邮更需要支持、呵护和引导。为此,各地邮政部门要提供更新颖的服务,邮展规则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二是创造集邮的新形式。目前,青少年集邮发展迟缓有孩子们可以选择的文化活动增多的原因,有孩子们课业负担过重、精力不足的原因,更有集邮活动本身吸引力不强的原因。这就需要通过更有意思、更有趣味、更有生气的集邮活动来展示集邮的魅力,让各方面了解集邮对提高学生素质,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学习成绩和人生境界的积极作用,才能打破僵局,迎来新局面。各种生动活泼的集邮文学艺术活动,如好的集邮歌曲、集邮电影(电视)和网络集邮文艺可大有作为,会让社会更好、更快地认识和接受集邮。与此同时,原有的邮展、讲座、结邮社、办书报以及评选最佳邮票邮品之类的活动要广泛吸收青少年参加;大学开设集邮课,中小学举行集邮活动,应当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广而推之;原有的集邮类别要革故鼎新,比如深受青少年欢迎的开放集邮、一框集邮等就要大力普及。
笔者还要啰嗦一点,我国居民的教育消费本身就很高,因此,要发展青少年集邮还要注意提倡节约集邮的新理念和开展节约集邮的新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