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入世”与我国茶叶贸易 |
来源:
时间:2007/2/18
阅读:2497次
|
|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的创始国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游离在该组织之外长达半个世纪。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终于签署了有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入世”,以下同)的双边协议,这是中国政府改革20年来对外经济关系的标志性成果。笔者在1993年就我国“返关”对我国茶叶贸易的影响阐述过明确的看法。但现已时过7年,我国的茶叶贸易状况已发生了变化,就此再作论述仍有必要。 与90年代初相比,我国的茶叶贸易和茶叶产销结构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茶叶产销主要由市场决定,计划的成分已很少;政企不分的现象已基本改变,但基层茶叶产销组织的服务功能有待加强;原来承担茶叶流通主渠道的企业已有所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其他行业和非国有经济成分企业的积极介入;以国有经济为主的传统茶业的所有制结构,已开始被私有经济及各种经济成分的混合联合体所替代。以上情况有利于我国“入世”。但也不否认,当前基层茶叶生产经营中,由于信息闭塞、历史包袱重、资金匮乏等因素而陷入经营困境的企业也不少。相比之下,茶叶生产经营处于放任自流的不少,久而久之,会影响茶业发展的根基。 一、“入世”对我国茶叶贸易的影响 “入世”影响我国茶叶贸易是肯定的,但不象汽车、通讯等行业。主要可作如下认识。 1.茶叶需求的变动不会剧烈。 近20年来,我国茶叶的内外销比例(在量上表现为2∶1)已维持有15年左右,茶叶进口仅为数量很少的红茶,且数量也已基本稳定。“国饮”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依旧”,虽然在前些年受到洋饮和洋茶的冲击,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由此,国内茶叶需求量的基本稳定是可以预见的。我国“入世”后,茶叶出口量可能会有所增加,韩国进口我国茶叶高税收等情况会得到改善,但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更为隐蔽的“非关税壁垒”。由于我国绿茶传统出口市场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大多数茶叶进口国的关税本来就较低,“入世”所带来的正面效应与国内茶叶经营环境的变化有相抵消的可能。因此,在“入世”的初期,我国茶叶贸易仍能保持相对平稳。如果说有所波动,可能来自与“入世”相关的其他因素,如其他替代品的冲击,以及茶叶产制技术进步等。 2.茶叶行业的发展机会与挑战并存,但其结构性变化已不可避免 “入世”,理论上有利于我国茶叶的出口前景。而经营茶叶出口业务企业的增多和国外大企业介入是可想而知的,并会因此促进茶叶出口和拉动内需。但现实困难也不小,因为市场竞争和茶叶消费替代品也会增加。在机会与挑战面前,主要得看参与竞争的茶叶企业的素质如何。最担心的还是茶叶经营的成本会提高,传统茶业的比较效益低对经营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印度的茶业,在90年代初就遇上了这一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也是传统农业所要遇到的问题。我国台湾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及时提升了产品的市场形象,满足了岛内人们对茶叶的主体需求。据权威部门估计,在“入世”的头7年,中国的农业就业人数将下降3.6%,这也将影响到传统茶业。对此,茶叶行业应积极作好准备:一是实现茶叶产业所有制结构的合理化,使之呈现生机和活力;二是茶叶产品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及其变化的需求。 3.建立健全的茶叶行业管理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已迫在眉睫 市场营销理论告诉我们:需求构成市场,企业组成行业。行业组织的健全,关系到茶业的发展和整体竞争能力。目前,我国的茶叶出口虽然有国际商会在起初步的协调作用,但要“入世”,茶叶行业组织的功能还要大大加强。国内的茶叶市场至今还不算透明,拿不出详细的、可供市场细分用的市场数据来。“入世”呼唤强有力的茶叶行业管理。世界上的茶叶生产大国中,也仅有我国没有健全的行业组织。 目前,有的地方政府为发展地方名茶,实行政策倾斜,还协助进行标准制定等工作,这对发展名茶是有必要的。但就宏观角度讲,市场和行业是根本性的,非得重点下功夫不可。 二、面对“入世”,我国茶叶企业及其行业应采取的对策 1.茶叶经营企业要做好充分准备 目前我国茶叶企业数量不少,它们大多以业务上的往来而联系。但茶叶产品的形成,主要由离市场较远的生产环节所决定。经营企业理应与生产企业形成一种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经营性纽带关系,而不应是了断式的买卖关系。由于种种原因,近来国内经营较成功的茶叶企业,大多以“虚拟”(没有茶厂、茶园等基本生产设施)形式出现,看似稳健,实是无奈,谈不上是上策。“入世”以后,经营茶叶要有长远规划,忌讳“虚拟”的做法。茶叶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要尽可能建立一种互惠互利、共担风险的股份制合作方式,如能以贴近市场的强有力的龙头企业来带动茶叶生产经营,就比较理想。这也是创立“名牌”茶的重要条件。“入世”后,外资企业介入茶叶市场,会在质量上下功夫,因而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的茶叶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看好“后院”的重要性。 2.行业管理的作用必须强化 行业要尽可能贴近市场,引导企业遵守竞争规则,共同面对市场。在市场经济中,政府通过法规进行管理,它无法具体管理到一些危害茶叶行业发展的市场问题,但行业组织却能行使管理。对于近来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茶叶农药残留问题,也恐怕只有行业协会才能较细致地做好这一关系到茶叶市场长远发展的工作。可以肯定,一旦“入世”,行业管理将会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重中之重是建立各种经济成分和平共处,相对公平竞争,并有利于茶业发展的竞争秩序。 行业管理还涉及行业的发展规划、市场的开拓和重点突破、创造公平竞争条件、杜绝低劣茶叶流入市场、积极与政府沟通有关产业政策,以及如近来的有关名茶的原产地保护等工作。 3.企业的主体功能要充分发挥 茶叶市场是靠由茶叶企业所组成的行业去开拓的,各级政府部门应为茶叶企业界的发展提供可能的方便。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唯一创造财富的功能性经济实体,茶叶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努力,行业由企业组成就是这个道理。企业的宗旨是在满足人们需要中实现利润,这要求其内部的管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最大程度利用其资源。自身资源有限的茶叶企业,要尽可能去争取其他可利用的资源。现在,我国的茶叶企业数量不少,但上档次和上规模的不多,要进行组合或联合,这需要企业自身和行业的共同努力。有的企业至今还没有计划,这非常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创新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也是企业要关心的,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筹备,这关系到未来市场竞争中的成败。目前,茶叶生产经营中还存在规模过小、基础薄弱等不利因素,地方政府应理清思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引导。我国茶叶生产经营的资源相当丰富,有条件的企业或地方应深入销区(即市场),了解情况,发展特色产品。近来有不少地方和企业着手准备开发有机茶,这是长远之举,其性质与十几年前的名茶相似。地方政府要树立服务意识,充分展示自己的资源优势,吸引外来的资源或资金。 4.以发展名茶作为突破口 十年前代表我国传统茶叶的花茶、炒青及部分红茶,在今天的国内市场上已失去主角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十几年前崛起的名茶,它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近几年名茶需求仍将旺盛不衰。笔者认为,名茶的国际市场有一定的潜力。由于名茶的高使用价值、附加值及文化内涵,加上海外市场也已有些基础,而且名茶的经营效果,也因为其较高的价值而容易体现出来。当然,名茶市场的开发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我们应该向邻近的韩国、日本等东方文化圈中发展,然后再向其他地区蔓延。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名茶的推广工作要由企业去做,一开展就应强调品牌意识(含质量标准等)。 总之,“入世”对我国茶叶贸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应争取时间作好各方面的准备,以争取主动。
|
〖更多评论〗
|
|
|